(12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而且是最重要的是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第二是任何人都有自愿替被害人要求赔偿的自由,第三是向陪审法庭申诉的权利,这一点据说是群众力量的主要基础,因为人民有了投票权利,就成为政府的主宰了。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诚然,防止极贫极富,扶持中等阶层,使富有的自由民和贫苦的自由民都不致各走极端,是古典思想家们的政治信条。因此,他们对“贫富有所协调”的理论构想,并非为了最终消灭穷人或富户,而是寻求社会力量的平衡
——解光云《古典时期雅典城邦对贫富差距的制度调适》
(1)据材料一,指出梭伦改革维护了“人民”的哪些权利? (3分)
(2)为“防止极贫极富,扶持中等阶层”,梭伦采取了哪些经济措施?(4分)
(3)通过梭伦改革.其寻求社会力量的“平衡”是否达成,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5分)
(14分)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过程中表示:“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
请回答:
(1)五四运动以前,为寻求强国御辱之道,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提出了哪些重要的思想主张?(4分)
(2)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奋起抗争”中形成的思想武器是什么?在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它分别形成什么主要成果?(4分)
(3)20世纪90年代,在“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中,邓小平同志就“什么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作了怎样的阐述?(4分)
(4)近代以,中国人民共同追求的目标是什么?(2分)
(14分)民生问题是当前 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纵观民生问题的各种看法,有利于以史为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孟子曰:“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完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孟子·离娄篇》
材料二:商贾贸负贩之不可缺也,……夫唯通市以无所隐,而视敌国之民犹吾民,敌国之财皆吾财也。……利于国,惠于民,择术之智,仁亦存焉。
——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材料三:仆之素志在提倡实业,实行民生主义,而在社会主义为归宿,俾全国之人,无一贫者,同享安乐之幸福。
——孙中山(1924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孟子的治国之道是什么?体现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4分)
(2)材料二体现了黄宗羲的什么观点?根据材料二概括其目的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对民生主义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孙中山认为应如何实现民生主义?(4分)
(4)综上所述,你认为实现民生幸福的主要途径有哪些?(2分)
梭伦改革并没有实现雅典公民的完全平等,主要是因为
A、用财产的不平等代替了出身的不平等
B、不同等级的公民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力利
C、不同等级的公民承担的义务也不相同
D、梭伦改革仅适应了奴隶主阶级的需要
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
A、封建化过程 B、农业化过程
C、工业化过程 D、汉化过程
移风易俗是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措施,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其目的在于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
B、其内容涉及服装、语言、婚姻等众多方面
C、其结果有利于鲜卑族巩固对中原的统治
D、其影响是鲜卑族因丧失自身特色而走向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