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清朝学者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

清朝学者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亦一时风会不同也。”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百家争鸣局面消失                 B.主流思想发生变化

C.民间向学之风兴起                 D.西汉君主重用儒者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东汉,皆有儒者气象”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得出的核心信息是:可知,由于西汉、东汉察举选官制度的推行,儒家知识分子受到重用。A项表述本身错误;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推动民间向学风气兴起的是隋唐的科举制;D项表述不正确,汉代均重用儒者。可知,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时代儒学正统思想的确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春秋时代灭国在六十以上,但其中大部分是以夷灭夏,和以夏灭夷。诸侯国之间相灭的只占少数,姬姓国相灭的例子更是少数。而在列国内部,大夫固然有时逐君弑君,却还要找一个比较合法的继承者来做傀儡。”材料中的这种现象最能反映  

A.春秋时期夷、夏之间矛盾尖锐、战争频繁

B.宗法制仍是春秋时期维系政治秩序的基础

C.春秋时期分封制已经开始逐步地走向崩溃

D.三纲五常的伦理观念在春秋时期已经确立

 

查看答案

(15分)

材料一  西汉前期,钱币袭秦形制,文曰“半两”,法定重量当为十二铢。但铸造时通常实重不及其额,前后铸造的钱币大小、轻重亦不一致。诸侯、达官、豪富多私造牟利,私铸钱低劣者薄如榆英,号为“英钱”。不同时期、来源、质量的货币同时流通于市场,折算困难,交易非常不便。汉武帝统治时期,由于对外征伐不断,中央财政从此前“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的丰盈一变而为入不敷出的困局。

材料二  汉武帝于元鼎四年(前113年)将铸币权从各郡国收归中央政府,使中央政府对五铢进行统一铸造和发行。“于是悉令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所前铸钱皆废销之,输其铜三官。而民之铸钱益少,计其费不能相当,唯真工大奸乃盗为之。”五铢钱轻重合宜,自汉至隋七百余年,基本上行用不废。

(1)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时期币制改革的背景。(7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价汉武帝统一货币的举措。(8分)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儒家学说取得了非凡成功。一个原因,它在道德上为当局和社会不平等所作的辩护,很受统治者和富人欢迎。而且,其高度的道德原则为现状提供了较纯粹的世袭权力更牢固的基础,从而,对改善政治和社会关系起了不断的促进作用。儒家学说取得成功,还因为它合乎时机。它为中国和东亚大部分地区提供了儒家生活方式的准则,并作了合理说明。结果,在长达二千多年的时间里,它一直充当中国文明的基础。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析“关于儒家学说取得成功原因的观点”。

(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有关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25分)市场是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常常扮演着重要角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明代,特别是中叶以后……大小商人的数目迅速增长,江南、东南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尤为商贾聚集之处.市场上的商品种类为数繁多,几乎任何东西都可能出现在市场之上。不过,从远途贩运的角度来看,除属于国家专控商品的盐和茶之外,流通量和交易额最大的商品,是粮食、棉花、棉布、丝、和丝织品。……明代前期一直被禁止使用的白银在正统以后取代纸钞和铜钱成为主币……反过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朱绍侯、龚留柱《中国古代史教程》(下)

材料二  “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

“应当把商品交换提到首要地位,把它作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杠杆”,全部问题就在于“是以市场、商业为基础,还是反对这个基础。”

——《列宁全集》第41

材料三   市场是一种古老的制度。在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市场不但在或大或小的范围里存在,而且常常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两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感到陌生。

——梁治平《市场·国家·公共领域》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材料四    西方史学家认为,共产主义在东欧的消失、苏联的解体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日益转向市场经济,在实际上表明共产主义模式的普遍性的萎缩。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影响市场发展的因素。(6分)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恩格斯和列宁对“计划”和“市场”的认识。(4分)

2)材料三中“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结合你对市场经济和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认识,驳斥材料四中作者的观点。(12分。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美国和巴西在19世纪经济发展中产生的巨大差异,是由两个国家并入全球经济的不同方式造成的。下列与此研究视角相同的是

A.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

B.工业革命后,物质享受至上成为许多人的生活目标

C.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D.斯大林模式是在资本主义包围下进行经济建设的选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