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有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变成是损害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

——《独立宣言》

材料二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 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人权宣言》

材料三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最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本约法施行后,限十个月内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独立宣言》《人权宣言》体现了哪些共同的民主思想?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关系如何?(6分)

(2)三个法律性文献有何本质一致性?对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有何重大意义?(9分)

 

(1)思想:天赋人权,人民主权或主权在民。(4分) 关系:《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受前两者的影响。(2分) (2)一致性:都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要求,反映了本国人民反对封建专制、追求民主自由的精神。(5分) 意义:为实现民主政治提供了法律保障,也为追求民主政治的国家提供了目标。(4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可以分析出《独立宣言》体现了天赋人权的思想,由“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可以分析出《人权宣言》也体现出天赋人权的思想。由“如果遇有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变成是损害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 可以分析出《独立宣言》体现了人民主权的思想,由“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可以分析出《人权宣言》也体现出人民主权的思想。第二问由“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可以分析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也体现了人民主权的思想,深受《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的影响。 第(2)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三个法律文件都是资产阶级要求的体现。这三个法律文件都提倡主权在民反映了本国人民反对封建专制、追求民主自由的精神。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从为实现民主政治提供法律保障和目标两个角度来回答。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形成·《独立宣言》、《人权宣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汉化的契丹贵族耶律楚材反对“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的倒退的措施,建议窝阔台 “陛下将南伐,军需宜有所资,诚均定中原地税、商税、盐、酒、铁冶、山泽之利,岁可得银五十万两、帛八万匹、粟四十余万石,足以供给,何谓无补哉?”当他把征收来的金、银、帛、粟陈列在朝廷上让窝阔台过目时,这个大汗才懂得了行汉法的好处。元世祖即位后,围绕着采用汉法问题,斗争更为激烈。西北藩王遣使入朝质问: “本朝旧俗与汉法异,今留汉地,建都邑城郭,仪文制度,尊用汉法,其故何如?”1265 年中原汉族学官许衡针对这一问题给元世祖上疏说:“考之前代,北方之有中夏者,必行汉法乃可长久。故魏、辽、金,历年最多。他不能者,皆乱亡相继,史册具载,昭然可考。 使国家而居朔漠,则无事论此也。今日之治,非此奚宜?”当时蒙古已统治中原地区,忽必烈不得不大量人用汉人,采用汉法。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

(1)依据材料,分析元朝实行汉法的原因。 (8 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行汉法的意义。 (7 分)

 

查看答案

(12分)二战后,“现代化研究”在西方产生,学者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涉及到经济领域的工业化、社会领域的城市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以及价值观念领域的理性化的互动过程。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按照钱乘旦先生的划分,现代化史观下的世界近代史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现代化的准备阶段(14—15世纪),这个阶段起源于中世纪晚期,农业文明不断瓦解; 第二阶段:现代化的起动阶段(16—18世纪),即现代化过程在西方国家发起,一个 “现代”世界出现了;第三阶段:现代化的成熟与发展阶段(19世纪),在这个阶段中,经历了两百年发展的欧洲终于迎来了成熟的现代社会;第四阶段:现代化的全球扩张阶段(19世纪中期后),世界在破坏和重建中进步着;第五阶段:现代社会的新转型阶段(二战后),从二战结束起,一个“后现代”社会正在形成。

——据钱乘旦《以现代化为主题构建世界近代史新的学科体系》

请以一个国家为例,概述该国在上述其中一个阶段的现代化之路。

 

查看答案

(25分)民族意识即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民族特征之一。亦称“民族性格”。指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337年—1453年,英法之间的“百年战争”,唤醒了两国人民之间的民族感情,对西欧民族国家形成和民族意识觉醒产生了巨大影响。从 14 世纪开始,西欧各国出现了使用本民族语言的浪潮,用英语翻译的《圣经》奠定了英国民族语言的基础。恩格斯说:“语族一旦划分……这些语族就成了建立国家的一定基础。”14 世纪末,欧洲的封建体制向近代政府体制过渡,民族国家化(“民族”从它的自然状态转化为“国家”的政治形态)的进程启动了。在这些新型国家中,君主是国家权力的金字塔顶,“君主的利益不再只与贵族的利益相吻合, 而是扩展到与全民的利益相吻合”。随着民族国家兴起, 从前那种只知有教, 不知有国的情况发生变化。 中世纪文明那种孤立性、分散性的特点, 开始朝全国性、统一性、以及以公利和公权为主的方向演变。 

——摘编自李肇忠《近代西欧民族主义》

材料二   五四运动……成为每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五四运动后不久,梁启超也改变了自己过去的看法,将“中华民族”的概念扩大为所有民族的共同体。

——摘编自《近代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材料三    如果说“五四运动”主要是民族精英的动员。 面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和亡国的危险,中国这个总体上仍属前现代的落后农业大国,众志成城,“地无分南北,人无分长幼”,动员起全民的力量,集合起规模空前的数百万军队,与装备精良的日本侵略者苦战8年,最后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支持下终于取得了百年来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全面胜利。

——摘编自《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绪》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西欧民族国家兴起的原因和影响。(12分)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为什么成为每一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使中国的民族主义得到了怎样的发展。(13分)

 

查看答案

“当西方被定性为侵略者和剥削者(魔鬼般的西方)时,义和团对西方的反抗使中国的爱国者深感满足,并被冠以赞美之词。然而,当西方被看成是现代生活的源泉(天使般的西方)时,义和团那种毁坏西方电报电话设施、铁路和汽船的行为,则往往成为造成严重困境的缘由而遭到严厉的谴责。”上述材料体现的史观有

A.革命史观、全球史观                B.阐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

C.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              D.全球史观、文明史观

 

查看答案

《科学的旅程》认为,“在科学上,没有一个理论能够说得到了完全的‘证明’,当新事实或新的观察结果出现时它必定有待于进一步的检验和审视。正是科学这一不断自我纠错的特性,使它成为人类理解自然机制最为有效的手段。”下列史实符合该论述的是

①从亚里士多德学说到自由落体定律      ②从神创论到生物进化论

③从万有引力定律到电磁感应理论       ④从经典力学到相对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