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4分)“法”被列为“汉语盘点2014”年度国内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4分)“法”被列“汉语盘点2014”年度国内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不阿贵,绳不绕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

(1)依据材料一,概括韩非子思想主张。(2分)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主张在当时的进步意义。(4分)

材料二      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因应对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王希《原则与妥协》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指出“妥协”在调和当时美国国内矛盾方面的具体表现。(6分)由此,谈谈你对当时“妥协”的认识。(4分)

材料三      清末“预备立宪”大事记

1905年,清政府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揭开“预备立宪”序幕。

1906年,出洋考察大臣回国,并奏说,立宪可使“皇位永固”“外患渐轻”“内乱可弭”,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

1907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在中央筹设资政院,各省筹设谘议局。

1908年,清政府又宣布“预备立宪”以九年为期,同时颁布以保障“君上大权”为核心内容的《钦定宪法大纲》,但也限制了皇帝的权力,规定了公民的一些基本权利,规定了三权分立的政权组织形式。此后两三年,还颁布了各种法律的草案,基本上属于资本主义的范畴。

1909年,多数省份设立谘议局,多由立宪派主持,积极开展立宪活动。

1911年,清政府组成立“责任内阁”,在13个内阁大臣中,皇族占7人,人们讥称它为“皇族内阁”。

——据人教版《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等整理。)

(3)长期以来,人们对清末立宪的认识有两种主流观点:①认为清末“预备立宪”是一场政治“骗局”,是“假立宪”; ②清末“预备立宪”推动了近代中国宪政运动的进程。请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进行剖析。(8分)

 

(1)主张:执法公正、平等。(2分) 意义:有利于打击特权阶层;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4分) (2)表现:通过确定联邦制,调和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通过确定参议院和众议院不同的选举规则,调和了大州和小州的矛盾;通过确定黑人奴隶的人口折算,调和了南方和北方的矛盾。(6分) 认识:“妥协”是克服建国初期邦联体制弊端的有效途径;“妥协”是各利益集团斗争和谈判的结果;“妥协”为以后美国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范例;(每点2分,答出两点给4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3)答案一:观点①:这一观点成立的理由是:从目的看,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从内容看,以保障皇权为核心;从结果看,最终成立了“皇族内阁”。(6分)这种观点有一定局限性,没有看到预备立宪的客观进步性。(2分) 答案二:观点②:这一观点成立的理由是:从内容看,颁布《钦定宪法大纲》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推进了法制建设;从影响看,预备立宪传播了宪政知识,推动了我国政治体制的变革。)(6分)这种观点较为合理;但该观点也有一定局限,未能看到立宪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题干要求及材料一信息,本问实际上考查古代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相关内容——韩非子的法家思想主张。根据材料一关键信息“法不阿贵,绳不绕曲”、“刑过不避大夫”等,结合所学知识,不难直接归纳、概括得出,韩非子的法家思想主张,即主张执法的公正、平等。这一主张,在当时带来了重要进步意义,具体这样来认识:①有利于打击奴隶主特权阶层;②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③有利于推动社会的转型,即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等。 (2)根据题干要求及材料二信息,本问实际上考查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相关内容——美国1787年宪法的“妥协”原则。根据材料二关键信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等,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归纳、概括得出,美国宪法“妥协”调和当时美国国内矛盾方面的具体表现,主要体现在处理三对矛盾方面:A.通过确定国家体制的联邦制,调和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B.通过确定参议院和众议院不同的选举规则,调和了大州和小州的矛盾;C.通过确定黑人奴隶的人口折算,调和了南方和北方的矛盾。 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特征,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颁布后美国发展的相关状况(美国的逐渐强大,乃当今世界第一强国等),这样来认识美国1787年宪法的“妥协”:①“妥协”很大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是美国克服建国初期邦联体制弊端的有效途径;②“妥协”是一种政治智慧,“妥协”是各利益集团斗争和谈判的结果,是一种进步;③“妥协”为以后美国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创造了条件,推动了美国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值得肯定等。 (3)根据题干要求及材料三信息,本问实际上考查近代中国改革相关内容——对“清末新政”的评价(认识)。“清末新政”既有成功之处,亦有不足之处,应该给予客观、全面的认识。因此,题干中的两种观点均具有合理性。解答此问,关键在于做到“史论结合”,论证“清末新政”观点的史实要充分。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分别这样来论证(剖析):A.观点①成立。理由(史实):①从目的看,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而实行的新政;②从内容看,以保障皇权为核心;③从结果看,最终成立了“皇族内阁”。总认识:这种观点是站在阶级斗争的立场看待的,具有一定局限性,没有看到清末新政“预备立宪”的客观进步性。 B.观点②成立。理由(史实):①从内容看,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推进了法制建设;②从影响看,“预备立宪”传播了宪政知识,培养了一批具有初步宪政素养的知识分子,为我国近代宪政运动的发展奠定了群众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政治体制的变革。为总认识:这种观点是站在近代化(政治民主化)的立场看待的,此观点较为合理;但该观点也有一定局限性,未能看到“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即维护腐朽、落后的清朝封建专制统治等。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法家思想·韩非子的思想主张;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对《1787年宪法》的认识;历史上重大改革·近代中国的改革·“清末新政”· 对“清末新政”的认识(课标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图,英国学者约翰夫·杰弗在《历史焦点》一书中认为,20世纪90年代世界的基本强国可以被看作构成了两个三角形的结构,美国同时占据了两个三角形的顶点。图中最能体现作者意图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①      B.      C.      D.

 

查看答案

读表,中的数据变化折射出(   

  1945—1971年美国黄金储备与对外流动负债统计表(单位:亿美元)

时间(年)

黄金储备

对外流动负债

黄金储备∕对外流动负债

1945

245.6

79

310.8%

1960

178

210.3

84.6%

1968

121

331

36.6%

1971

102.1

678

15.1%

 

A.布雷顿森林体系从建立到瓦解的过程

B.美国由最大债权国变为最大债务国的过程

C.世界经济体系化和制度化的发展方向

D.美元逐步丧失其在国际货币中的领导地位

 

查看答案

对历史事件的分类整理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有一位同学将历史上重大改革分为两类:a类——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b类——俄国废除农奴制、日本明治维新。其分类标准是(   

A.是否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B.是否是向国外学习为主的改革

C.是否导致原来社会性质的改变  D.是否以解决民族危机为其目的

 

查看答案

读表,表中内容反映出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特点是(   

  英国议会改革的历史进程表

时间

结果

1832年

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

1867年

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城市工人获得了选举权

1884年

农业工人获得了选举权,基本上实现了男性户主的选举权

1918年

一部分妇女首次获得普选权

1928年

21岁以上女子获得选举权

1969年

18岁以上男女均获选举权

 

A.主要以和平的方式扩大民主             B.代议制民主呈现渐进性发展

C.选举权逐步转移到社会下层             D.男女选民获得同等政治权力

 

查看答案

“城邦个体公民的福祉取决于城邦的兴衰,城邦的兴衰取决于道德的兴衰,道德的兴衰取决于城邦公民灵魂之善恶。”这一观点说明古希腊城邦(   

A.抑制了公民的个性发展            B.重视公民素质的培养

C.治国以人文主义为指导            D.形成了多元政治格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