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6分)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加强对外交往有利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

26分)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加强对外交往有利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贡外交是中国古代王朝特有的一种外交体系……自商周以来,中原王朝都直认为自己居天人之中,是天朝上国,凡要与中原王朝建立关系、展开外交者,必须以朝贡方式进行……朝贡外交走进历史博物馆同列强将不平等条约强加在中国头上分不开,也就是说,是不平等条约迫使当时的中国政府不情愿地接受了现代外交。

——《不平等条约的另一面:推进中国融人全球化历史进程》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朝贡外交的特点。(4分)简要分析近代前期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4分)

材料二  19722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与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一起,共同打破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坚冰,成为20世纪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最深远事件之

——周正平、刘东凯《冀朝铸:见证中美关系史上关键时刻》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与建国初期相比,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从美国方面分析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6分)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中国领导人开始接受国际贸易中国际分工的理念,认识到在国际市场上开发自身比较优势的重要性。东亚四小龙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为中国提供了效仿的榜样。中国几乎同时与所有的国家改善关系,加强了与世界市场的交往和联系。

——摘编自郝雨凡《中国对外经济政策50年》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80年代以来中国几乎同时与所有的国家改善关系的原因。(6分)

4)综合上述材料,就如何处理国与国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4分)

 

(1)特点:以天朝上国自居,注重朝贡礼仪;以政治目的为主,忽视经济利益(或以宣扬国威为主);厚往薄来。(任意2点,4分)影响: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客观上有利中国向现代外交转变;推进中国融入全球化。(不需要罗列具体史实,必须有积极、消极两个方面才可得满分。4分) (2)变化:由敌视(对抗)到缓和(正常化)。(2分)主要原因:国家利益的需要;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面临西欧、日本的挑战,世界霸主地位动摇;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任答其中3点,6分) (3)原因:中国政府接受国际分工的理念;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奉行不结盟政策;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或国家利益的需要);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国际环境的改变。(任意3点,6分) (4)认识:与时俱进,适时调整外交政策;超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分歧,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或要坚持求同存异);对分歧与矛盾,要加强沟通、对话;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必须以材料为依据,任意2点,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中原王朝都直认为自己居天人之中,是‘天朝上国’”可知,中国古代朝贡外交的特点是以天朝上国自居,注重朝贡礼仪;以政治目的为主,忽视经济利益(或以宣扬国威为主);厚往薄来。回答第二小问须从积极、消极两方面回答,即近代前期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是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客观上有利中国向现代外交转变;推进中国融入全球化。 (2)第一小问实际上考查的是建国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变化,即由敌视(对抗)到缓和(正常化)。第二小问实际上考查的是美国改善与中国关系的原因,即国家利益的需要;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面临西欧、日本的挑战,世界霸主地位动摇;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 (3)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国内背景,即中国政府接受国际分工的理念;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奉行不结盟政策;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或国家利益的需要);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国际环境的改变。 (4)本题属于开放性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但须依据材料。可以从国家利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对待矛盾和分歧的态度等角度入手,如与时俱进,适时调整外交政策;超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分歧,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或要坚持求同存异);对分歧与矛盾,要加强沟通、对话;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朝贡外交;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不平等条约对中国外交的影响;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中美关系的发展及美国改善与中国关系的原因;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外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6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部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吕氏春秋·审分》

材料二  1932年,……饥荒就在眼前了,它的阴影着美国莽莽大平原。……农产品从来没像现在这么低过。一蒲式耳(约合36升)小麦的售价不到二角五分,一蒲式耳玉米是七分,一蒲式耳燕麦一角,一磅棉花或羊毛五分。糖每磅只值三分,猪、牛肉每磅二分半,200个一箱的苹果,如果个个完好,才卖四角。

——[]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上册

材料三 1949年,中国开启了新的篇章……过去20年(改革开放以来),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国际环境最好的时期,也是中国国内最稳定、经济最为发展的时期,可谓一百多年来未曾有过的新局面。

——马晓军《走出寻梦的历史阴影》

1)材料一反映的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针对这种变化,法家的应对措施有哪些?(4分)

2)材料二中的饥荒是由什么事件造成的?(2分)当时美国政府是如何解决农产品价格过低问题的?(4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在1949—1960年开启的农业新篇章。(6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对经济发展的作用。(6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农业发展的认识。(2分)

 

查看答案

19世纪70年代某画家写到:现在庄稼汉是鉴定人,因此必须表现他们的利害关系……”由此可推断,他的绘画风格应属于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     D.印象画派

 

查看答案

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随着二战的结束,世界不得不重建。当时,世界重建的经济基础是

A.雅尔塔体系的建立        B.北约与华约组织的建立

C.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查看答案

列宁说: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下列引言与尝试相符的是

A应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B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义务劳动

C不关心个人利益,是不会得到什么结果的

D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的敌人

 

查看答案

某经济学家指出:先行工业化国家在19世纪后期就已经转入现代增长模式。这里的转入现代增长模式主要是指

A.以资本原始积累为主要手段    B.利用殖民扩张发展经济

C.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发展经济    D.依赖世界市场发展经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