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有一天,罗斯福总统对丘吉尔谈起,应该...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有一天,罗斯福总统对丘吉尔谈起,应该给第二次世界大战起个名称,丘吉尔应声便说:“不需要的战争!”(The Unnecessary War)他认为“战争主要是人们行事失策的记录”,要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决策者们处置不当,致使德、意、日侵略势力迅速膨胀,第二次世界大战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不需要打的。

——《二战回忆录》小H雨

材料二     《凡尔赛和约》使德国失去八分之一领土和十分之一人口, 德国所有殖民地被战胜国(英法日比)瓜分; 德国受军备限制;德国必须承认全部战争责任,承认对协约国平民犯罪,并赔款。一般认为这笔沉重的赔偿给德国经济戴上了一副沉重的枷锁,德国国内反抗情绪奋起。

——《世界近现代史资料》

材料三     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说:“新德国又不能不沿着从前的骑士所走的道路进军,以求用德国的剑使德国的犁有土可耕。”“应该集中全力来和法国作一番最后较量……德国的确认为消灭法国只是一种手段,为的是要使我们民族在消灭法国以后才能在其他方面进行扩张。”

——《世界近现代史资料》

材料四     赫尔利(美国驻华大使)致罗斯福电报:“除史迪威外,在你和蒋介石之间并不存在分歧……我的意见是,如果在目前的争论中支持史迪威将军,您将失去蒋介石,并将可能因此失去中国……如果我们让中国崩溃,如果我们不能让中国军队继续参战,那么……美国势必在中国遭到失败……我谨建议你解除史迪威将军的职务,任命另一位美国将军在蒋委员长领导下指挥在中国的一切陆空部队。”(1944年10月)

——摘编自马建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军事合作》

(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时期的中美关系及中国在二战中的作用。(7分)

 

(1)英法等大国对法西斯的纵容;《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过分制裁,激化了民族复仇情绪;德国具有军国主义的历史传统。(8分) (2)关系:合作,但也有分歧。(4分)作用:中国是抗日的主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配合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3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内容——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根据三则材料相关信息,不难直接归纳、概括得出,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主要体现在:A.英法等大国对法西斯的纵容,决策者们处置不当;B.《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过分制裁,激化了民族复仇情绪;C.受德国军国主义历史传统的影响,希特勒效仿历史上德国骑士的做法;D.法国对德国的威逼和限制等。 (2)根据题干要求及材料四相关信息,本问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中美关系。根据材料四关键信息“将失去蒋介石,并将可能因此失去中国”、“中美军事合作”等,结合所学知识,不难直接判断得出,二战期间,中美之间有了合作,但仍然分歧不断。第二小问,没有难度,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即可作答。中国是抗日的主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配合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和民族牺牲。 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中美关系;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的巨大贡献和民族牺牲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驱逐住居中国中之满洲人,或杀以报仇。诛杀满洲人所立之皇帝,以敬万世不复有专制之君主。对敌干预我中国革命独立之外国及本国人。建立中国政府,为全国办事之总机关。区分省分,于各省中投票公举一总议员,由各省总议员中投票公举一人为暂行大总统,为全国之代表人,又举一人为副总统,各州府县,又举议员若干。”

——摘自邹容《革命军》(1903年)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

(1)根据材料一,概括邹容的基本主张。(6分)

(2)材料二体现了哪些民主原则?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对中国社会转型的意义。(9分)

 

查看答案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日本自1862年陆续向海外派遣留学生,到1870年日本制定了《海外留学生规则》,把留学生工作法制化,并且建立了留学制度。到1911年,共派出677人。留学科目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对西方文化采取了兼容并蓄的态度。……努力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为留学生回国工作创造了最佳条件,除了福泽谕吉、井上毅等成为显赫的思想家、政治家之外,大部分留学生都得到了恰当的使用。

——摘编自丁坤、司丽娟《论中日近代留学教育的差异》

材料二  洋务运动时期留学教育兴起,晚清政府依然以大国心态自居,在接受先进思想和文明时畏手畏脚,侧重点在于学习西方技艺。以后中国出现过三次留学高潮,容闳的幼童留美计划因清朝统治者的愚昧和腐朽而毁于一旦;庚款留美学生的派遣由于革命爆发而被迫中止;30年代的留学事业又备受战争的冲击。……在官本位思想盛行的中国,留学生回国工作需要有人推荐,更多人受到冷落。

——摘编自李喜所《中国留学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中日留学教育的主要差异。(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说知识,分析近代中日留学教育差异的原因。(9分)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满分5 manfen5.com

图一  汉代的丝绸之路

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

图二 西方三角贸易

从世界贸易的角度,提取两项从图一到图二历史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分)

 

查看答案

(25分)政治民主化与法治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认为人天生是自私的、是趋利避害的。施仁政在过去可能有效,但现在必须用严格的法律和官僚机构的有力惩罚来进行统治。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以为,大多数人都不能完全消除兽欲,即使是最好的人也难免在执政时因情感而引起偏差。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智的体现。

——摘自《历史资料汇编》

(1)根据材料一,比较两者观点的异同。(8分)

材料二    自19世纪初,关于宪法是否明确授权联邦政府帮助地方治理河道的问题,美国国会一直存在争论。1817年和1822年,美国总统两次否决了联邦政府资助地方改善交通的议案。1824年最高法院法官认定,宪法允许联邦政府资助和承担河道改良项目,但联邦政府的权限从改良河道扩大到流域治理、防洪灌溉,又经历了一个多世纪。其间,仍有很多议员认为,联邦政府建设防洪工程过多干预了各州的权力。1935年全国范围内发生洪灾,100多项防洪议案提交到国会,1936年总统签署《防洪法》,授权联邦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建设防洪工程,地方需要提供相应的建设土地和空间。

——《世界近代史资料》

(2)根据材料二,从美国政治权力分配的角度分析美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并加以说明。(9分)

材料三    ……彼又曰:中国人富于服从权势之性质,而非富于服从法律性之性质。试问无权势可以行法律乎? 今日檀岛,若政府无权势以拘禁处罚犯法之人,其法律尚成法律乎? 夫法律者,治之体也;权势者,治之用也,体用相因,不相判也。

——《孙中山全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在法制方面的创新之处。(4分)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如何实现“依法治国”谈谈你的看法。(4分)

 

查看答案

史学家顾颉刚指出:“在《诗》《书》中,禹的地位是独立的,事迹是神话的;禹是禹,夏是夏,两者毫无交涉。一直到战国以后的文籍里,我们才发现禹是夏代的第一世君主。”对此,郭沫若评价说:“在现在新的史料尚未充足之前,他的论辩自然并未成为定论,不过在旧史料中凡作伪之点大概是被他道破了。”下列对材料解读,合理的是(      )

A.顾颉刚主要基于文献考辨,确认夏朝存在

B.在郭沫若看来,顾颉刚的考证有其合理性

C.《诗》《书》是经孔子编订的,所以较为可信

D.未获考古支持前,商朝存在与否无法确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