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6分)“中国”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年代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26分)“中国”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年代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 一词在传统中有三种主要涵义:第一是地理意义的中国,中国即 “中原”……二是政治意义的中国……第三是文化意义的中国,中国是文明世界……在古代,能称为中国的政权,必需占据中原和践行华夏文化,所谓“居中国则中国之主”,“能行中国之道,则中国之主”。

——据台湾学者黄俊杰等文章摘编

材料二:“新中国”一词来自1902年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是近代中国进步人士追求的目标。在1945年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提出为“建设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

材料三:1960年,尼克松说:“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

——《纽约:每日新闻》

1970年,尼克松作为美国现任总统在公开场合第一次有意地将共产党中国称呼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坦率地将之称为:“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信号。”

材料四: 20世纪中叶以来,主权国家观念受到侵蚀和弱化,国家权力出现向更高组织形式让渡的趋势,人们国家观念发生转变,形成超越国家认同感……2007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创造 了“中美国”一词(另译:中美共同体、中华美利坚),称中美已走入共生时代。“中美国”这个词在全世界变得非常的时髦和流行。

请回答:

1)古代华夏族建立的中原王朝,可称为中国,少数民族政权要以中国自居,就必须“居中国”和“行中国之道”,请以北魏孝文帝改革史实说明这一结论。(4分)

2)中共七大之后,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是如何为实现“建设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的?(8分)

3)材料三中尼克松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2分)促成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分)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四中人们国家观念发生变化原因。(4分)对哈佛大学教授提出的“中美国”,你有何看法?(4分)

 

(1)迁都洛阳;学习汉族文化,仿照汉人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说汉话,改汉姓,穿汉服等(4分) (2)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推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颁布《共同纲领》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通过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8分) (3)由敌视到友善。(2分)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守势;中苏关系的破裂;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任答2点4分) (4)原因: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出现。(4分,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分)我支持“中美国”的说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美经济联系日趋紧密,中国应顺应历史潮流,适度的让渡国家主权,积极参加各种国际组织,融入全球化潮流,避免狭隘的民族主义。我反对“中美国”的说法中国和美国既合作又激烈地竞争,由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根本不同,美国企图确立“一极世界”,中国不能让渡国家主权,陷入美国圈套。(4分,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解析】 试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的措施,即迁都洛阳;学习汉族文化,仿照汉人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说汉话,改汉姓,穿汉服等。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1945年以来中国共产党针对“独立、民主、统一、富强”等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和措施,即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推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颁布《共同纲领》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通过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反对……公开场合……”可知,尼克松对中国的态度由敌视到友善。考查促成转变的主要原因实际上考查的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即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守势;中苏关系的破裂;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4)第一小问实际上考查的是当今国际经济发展趋势,即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出现。第二小问是属于开放性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可以从赞同,也可以从反对两个角度回答。但不管是赞同还是反对,都应该围绕着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关系(竞争与合作)和对中国的作用来展开。如,我支持“中美国”的说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美经济联系日趋紧密,中国应顺应历史潮流,适度的让渡国家主权,积极参加各种国际组织,融入全球化潮流,避免狭隘的民族主义。 考点:中国古代的重大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民族独立;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建国初期民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化三改造;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中美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经济全球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英国诗人蒲柏写道: 自然和自然规律隐藏在黑暗中, 上帝说:让__去吧, 于是一切遂成光明 后人续写道: 上帝说完多少年之后, 魔鬼说:让__去吧, 于是一切又回到黑暗中。以上诗句是对科学发展史上两个划时代人物无与伦比的科学成就的诗意描述。这两个人物分别是

A.哥白尼和牛顿                 B.牛顿和达尔文

C.牛顿和爱因斯坦              D.牛顿和普兰克

 

查看答案

马克思生前曾说过:“反动派(资产阶级)将会实现(无产阶级的)革命纲领”。下列国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经济现象或史实与马克思生前的判断最相符合的是

A.俄国新经济政策             B.美国罗斯福新政  

C.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         D.美国新经济的出现

 

查看答案

近代以来,有一个国家由于内部经济因素发展的不充分,它的近(现)代化是对外通过大肆的领土扩张,对内进行强力的改革(或革命)以变革生产关系,最后利用国家的力量全面控制经济的运作来实现的。这个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俄国

 

查看答案

法国思想家西耶斯把政治经济学领域的劳动分工原理——“每个人的社会活动某种程度上都是在替他人的劳动”——引入政治领域来阐释某项制度,认为这种制度下“人民既不出场也不缺席”。他应该是在阐释

A.代议制       B.邦联制        C.联邦制      D.两党制

 

查看答案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提到“其实是罗马人最先制定了……抽象的权利,抽象的人格权利。”“罗马人主要兴趣是发展和规定那些作为私有财产的抽象关系的关系。”这说明罗马法

A.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C.保留了习惯法的特征        D.蕴含着理性精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