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对历史产生的影响是 ① 封建政治开...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对历史产生的影响是

封建政治开始与儒学密切结合

从思想上巩固了西汉王朝的统一

儒家思想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各方面

促进了民主思想的自由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解析】 试题分析:儒家思想强调政府对思想的控制,以思想的统一来巩固政治的统一,并且新儒学就有“三纲五常”的内容,主要讲的是各方面的“服从”,不利于民主思想的发展,所以排除④。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法国社会史学家谢和耐在叙述战国时期某学派的观点时说:“君主并不需要使用特殊人物,也无需依靠运气。……道德品质并无作用,甚至还会将事情弄糟,因为它会赋予有德之士以危及君主与法律权威的权力从而导致国家的覆亡。”“某学派”是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查看答案

(3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洪惟我大皇帝抚绥中外,一视同仁,利则与天下公之,害剐为天下去之,盖以天地之为心。贵国王累世相传,皆称恭顺,观历次进贡表文云:“凡本国人到中国贸易,均蒙大皇帝一体公平恩待”等语。窃喜贵国王深明大义,感激天恩,是以天朝柔远绥怀,倍加优礼,贸易之利垂二百年,该国所由以富庶者,赖有此也。

——林则徐《拟谕英吉利国王檄》

(1)材料一体现了林则徐怎样的文化心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该心态的原因?(10分)

材料二   近代中国最伟大作家鲁迅那样的一些抱怨最深的人完全拒绝它(传统文化),……鲁迅和其他一些人一针见血地指出,所有这一切的原因不在于外国的侵略、占领和特权,而存在于中国传统的腐朽之中,这个传统曾经一度光荣且成就辉煌,但现在已经可悲地无能而道德沦丧。

——罗兹·墨菲《亚洲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鲁迅等人文化心态的成因。(8分)

材料三公众对于传统的态度能够反应社会的活力,一个社会反传统的力量越强,社会就越开放,创新能力也就越强,社会的变革和进步也就越快。反之,社会就显得保守,创造力低下,发展趋于停止。

《对待传统文化的现实态度》

(3)结合近代西欧与中国思想发展历史评述材料三作者的观点。(12分)(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查看答案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刑狱)以贵治贱,故仁可以为民父母,而暴亦可豺狼。……是故天下虽极治,其刑罚终不能以必中,而侥倬之人,或可与法相遁。若夫今世欧洲之立宪,宪非其君之所立也,其民既立之,或君民共立之,而君与民共守之者也……英国以富而为强者……实以立宪之美而为强也。惟美、惟法、惟德莫不强者而皆立宪而后有此。

——王拭主编《严复集·按语》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严复关于中国古代法律和西方近代法律的基本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严复的这一法律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10分)

材料二下列是两个不同时期我国历史教科书对美国宪法的评价:

国会是资产阶级和地主控制的……这

部宪法保障了美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可

耻地保存奴隶制度,把种族歧视固定下来,

使广大的劳动者失去了起码的政治和经济

权利。它所宣布的“自由”意味着种植主

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巩固,意味着剥削的自

由。

     ——《世界近现代史》(高级中学课

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版

美国宪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宪法所确立的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共和制

等原则,为美国在此后两百多年问由小变

大、由弱变强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也为后

来许多国家所效仿。

     ——《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人

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据材料二分析两个不同时期我国历史教科书对美国宪法的评价侧重点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不同的原因。(16分)

 

查看答案

从体裁角度,史料大致可以分为文献、实物、口传三种。下列史料兼具文献和实物两种属性的是

A.安徽省历史地理志             B.阜阳出土《苍颉篇》等汉简

C.安徽寿县芍陂                D.《胡适口述自传》

 

查看答案

安格斯·麦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指出:“世界经济在1950 - 1973年间比任何时候长都要快,这是一个无与伦比的黄金时代……,其原因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创造了一种新型的自由国际秩序。”下面属于“新型的自由国际秩序”内容的是

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②关贸总协定    ③经互会      ④世界贸易组织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