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45年,罗马废除贵族与平民不能通婚的旧法;公元前367年,又以法律形式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罗马制定上述法律的主要目的是
A.通过贵族的妥协让步不断完善法律体系
B.通过平民的不断斗争来保障平民的利益
C.适度调整公民内部关系来稳定社会秩序
D.借助频繁的领土扩张来维护帝国的统治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保障了国家工业化战略实施
1949年6月16日,中国民主同盟机关报《光明日报》在北平创刊,右上角的报头是由民盟副主席章伯钧的妻子李建生填写的四个黑顿顿的颜体楷书;后由于章伯钧被打成“右派分子”,1958年元旦报头替换成沈钧儒题写的红彤彤似有欧体风格的行楷;1967年元旦报头被替换成毛泽东的墨迹。报头的“旧貌变新颜”体现了
A.新闻媒体的发展与繁荣 B.“双百”方针的贯彻与落实
C.学术自由的政策与成效 D.“左”倾错误对媒体的影响
辛亥革命爆发后不久,孙中山指出:“(中国)每省对于内政各有其完全自由,各负其统御整理之责;但于各省上建设一中央政府,专管军事、外交、财政,则气息自连贯矣。”此语表明孙中山
A.汲取分权制衡的思想 B.放弃民主共和的道路
C.主张三权分立的原则 D.认同自由平等的观念
在历史学习中,往往需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视角对历史事件作出解释和评价。下列对戊戌变法的评价中,从文化视角进行的是
A.戊戌变法在国内掀起兴学堂、办报纸、编译书籍热
B.戊戌变法是民族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
C.戊戌变法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的诉求
D.戊戌变法推动知识分子由和平改良向民主革命转化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 结论 |
A | 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 | 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
B | 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 | 当时中国人关注西方科技成果 |
C | 马丁·路德最为突出的贡献之一就是将拉丁文版本的《圣经》翻译成德语 | 开启随意解释《圣经》的先河 |
D |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赫兹发现电磁波,这些发明引发了发电机、无线电的发明 | 促使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