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权力分散局面出现在 A.秦朝 B.隋...

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权力分散局面出现在

A.秦朝         B.隋唐        C.宋朝          D.明清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代的政治制度。依据所学可知,北宋的时候,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设立参知政事、枢密院和三司使,以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政权,三个机构之间相互独立,直接对皇帝负责。所以应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到元政治制度分演变·宋代的政治制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一     汝之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孔子家语•观思》

材料二     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妇女怀孕后入公立政府组建的人本院赡养,实施胎教,婴儿出世后一律由公立的育婴院慈幼院抚养;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人如果患病或因工作受伤致残,可以进入社会举办的医疾院,得到精心高超的治疗;人到了晚年,则可进入社会举办的养老院恤贫院,受到公恤

——据康有为《大同书》整理

(1)实施救济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并分析评价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6分)

(2)根据材料二,与孔子相比,康有为的社会福利主张有何特点?并指出其思想来源。(9分)

 

查看答案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一      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军队10个旅分四路入侵西奈半岛,向运河逼进,埃及军队进行顽强反击。10月 31日,英、法军队对埃及进行武装干涉。英法和以色列的行为受到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苏联宣布:如英法不停火,苏将对英实施核攻击。把英法势力挤出运河区,命令全球美军进入戒备状态,威胁英法。在埃及军民坚决反抗和国际社会强大舆论压力下,英、法被迫在 11月22 日撤出全部军队。1957年 3月 8日,以色列从西奈半岛撤出,埃及取得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斗争的胜利。

——资料来源于网络

材料二      阿登纳(联邦德国总理)表示:法国和英国将不再是堪可与美国和苏联并驾齐驱的大国。德国也不会。他们要想在世界扮演决定性角色,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团结起来以欧洲为一体。英国还未可能成熟到接受这个做法,但是苏伊士事件可以有助于她思考。我们已经没有时间可浪费:欧洲团结将是你复仇之路。

——基辛格《大外交》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埃及取得苏伊士运河战争胜利的原因。(6 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苏伊士运河战争对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9 分)

 

查看答案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一      1832年改革法案颁布时,人民曾寄以深切期望,希望他们受的种种苦难能够部分——即使不是全部——得到消弥……所谓改革法案无非是把权力从某一个掌权派移到另一个掌权派,而人民仍得不到任何保障。

——英国《全国请愿书》(1839年)

材料二      1830年,在法国七月革命的冲击下,英国掀起了改革运动高潮,改革的呼声响彻全国,集会游行此起彼伏。1836年一场以工人阶级为主体,以争取议会改革为中心任务的宪章运动开始,1837年人民宪章起草,包括如下几项要求:成年男子普选权,按照代表和人口比例合理划分选区,取消议员财产资格,代表无记名投票,议会每年改选一次。60年代,资产阶级激进派和工会联合起来,再次掀起争取议会选举改革的群众运动,1866年后,英国通过两次议会改革,至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已实现了全民普选。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英国宪章运动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宪章运动推动英国民主制度发展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对欧洲民主政治的影响。(9分)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大化改新以前,苏我氏等大豪族控制政权,天皇家族没有什么实权。贵族疯狂地兼并土地,社会矛盾空前尖锐。公元645年6月,皇室中大兄皇子联合贵族中臣镰足发动政变,刺杀当时掌握朝政的权臣苏我入鹿,其父苏我虾夷自杀,皇室夺取政权。中大兄皇子等拥立孝德天皇,定年号为大化。646年元旦,新政权以唐代律令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发布《改新之诏》,主要内容有:废除豪族对土地和部民私有,改土地、部民为国有;国家计口授田,所授田地不得买卖,死后归还政府;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交谷物(租),服劳役或纳布代役(庸),交地方土产(调)。中央分京师和畿内(京都周围地带),设神祀、太政二大官和八省一台;地方分国、郡、里;官吏由国家任免,废除世袭制。实行征兵制,京师置五卫府,地方设军团,所有军队一律归中央统一指挥。

为了使改革顺利进行,新政权在全国各地登记人口和检查田产。701年又发布了《大宝律令》,使改革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了下来。大化改新大约经历了半个世纪,改革的纲领在实施中也不断完善和修改,最后完成了以开元盛世的唐朝为楷模的天皇制国家的理想。改新部分地解放了生产力,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国家的统一,是日本进入封建社会的起点。

——改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1)根据材料,分析日本大化改新成功的主要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日本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在背景、内容、影响等方面的主要不同点。(9分)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于日本在战争中犯下的罪行,《新历史教科书》只字不提,仅指出:没有一个国家在战争中没有任何杀害和虐待非武装人员的事情,日本也不例外。没有丝毫罪恶感。 关于南京大屠杀,《新历史教科书》轻描淡写地称之为南京事件,并称关于事件的实际情况,资料上被发现有很多疑点,存在各种见解,现在仍在争论,进一步否定了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公开挑战战后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的公正性。

——新华网 资料手册2005年第3期

材料二

版别

要点

两岸

历史教科书一致认为南京大屠杀死亡人数超过三十万人。尤其是大陆两版,对于南京大屠杀的地点、过程,都有很多细节的报道。

北京人教版

还提到,日本军队在南京大屠杀时,竟然冲进红十字会和其他国际友人设立的安全区,大肆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人民。

日本书籍版

听说有二十万人被俘和杀害。

日本扶桑版

只说:民众的死伤人数很多

 

——杨景尧《两岸与日本初中历史教科书有关中日战争之比较分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中日两国对南京大屠杀死亡人数的争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