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炳罡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称其“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其)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他评价的是
A.新思想的萌发 B.《资政新篇》的提出
C.百日维新 D.辛亥革命
清末民初“国学”兴起,国学大师刘师培认为“西人社会之学可以考中国造字之原”,又以中土文字的涵义证实西方社会学的观察。引用西方自希腊、罗马以至近代哲学、宗教、学术的种种观念,来阐明中国的经子诸学“合于西儒”。王国维主张将中国原有经、史、子、文四部分别纳入哲学、史学、文学、心理学、伦理学等等西方的分科系统之内。这表明他们
A.复兴国学以抵制西方文化侵略
B.对中国文化持全盘否定态度
C.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型
D.用西方文化改造中国传统文化
明朝时期有多位皇帝不上朝,比如正德、嘉靖,万历皇帝更是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荒诞奇迹”,但明朝统治还得到延续。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A.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
B.封建统治腐朽黑暗
C.内阁成为正式的行政机构
D.宦官专权控制朝政
梁启超说:“到了两宋,当然会产出儒佛结婚的新学派,加以那时候的佛家,各派都衰,禅宗独盛。禅宗是打破佛家许多形式和理论,专用内观工夫,越发与当时新建设之道学相接近,所以道学和禅宗,可以说是宋、元、明思想全部的代表。”其提及的“儒佛结婚的新学派”、“新建设之道学”是指
A.道家学派 B.道教 C.理学 D.佛教禅宗
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东汉时期谏官成为定官,谏官制度(专职监察皇帝的制度)得到发展;唐朝时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这反映出汉唐时期
A.中央集权制度有一定的民主性
B.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地完善
C.翼图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D.开始限制君主的权力
(15分)
材料一 战国中叶,楚国“大臣太重,封君大众”,他们“上逼主”、“下虐民”,以致“贫国弱兵”。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公元前383年,楚悼王任用吴起进行变法。变法的要点是:限制旧贵族,改变世袭的分封制;“度公族疏远者”,主张对封君的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减削官吏的禄序,精减裁汰“无能”、“无用”和“不急之官“;下令“贵人往实广虚之地”。吴起变法遭到旧贵族反对。公元前381年,楚悼王死,旧贵族杀害吴起,变法仅进行了一年多时间便中止。
材料二 北宋中期,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大宋王朝困难重重。1043年(庆历三年),参知政事范仲淹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推恩信、重命令”等十项整顿政事的主张,被仁宗采纳,颁诏推行。后因受反对改革的官僚的诬陷,范仲淹等遭到贬逐,新政持续一年即终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吴起变法失败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庆历新政夭折的原因。(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