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在《朱子语类》中说:“譬如扇子只是一个扇子,动摇便是用;放下便是体;才放下时便只是一个道理;及摇动时,亦只是这一个道理。”在此,朱熹主张( )
A.感知是先验的、第一性的
B.物质属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C.形而下的扇子是具体的存在
D.理是先于物质存在的实体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牛顿说:“我只是站在巨人的肩上。”爱因斯坦在谈到相对论的创立时说:“相对论实在可以说是对麦克思韦和洛伦兹的伟大构思画了最后一笔,因为它力图把场物理学扩充到包括引力在内的一切现象。”“如果你要解决不可能解决的问题,你就不要去理会你自己的限制。”
材料二 据英国米切尔•怀特《牛顿:最后的巫师》记载,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从一个收藏者手里购买了一批有关牛顿的秘密资料。通过几年的研究,凯恩斯于1942年在英国皇家学会俱乐部发表了一次名为“牛顿其人”的演说,给出一个与传统模式截然不同的牛顿形象,即牛顿不再只是一个科学家,也是一个醉心神学和炼金术的人。
1942年,爱因斯坦为纪念牛顿诞生300周年撰写了一篇文章,对牛顿的一生作了如下评价:“只有把他的一生看做为永恒真理而斗争的舞台上之一幕才能理解他。”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与牛顿经典力学的关系。概括他们取得科学成就的共同条件。(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凯恩斯和爱因斯坦是如何评价牛顿的?他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评价?(7分)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如果有人提出这么一个赤裸裸的问题,“打仗干什么?”对第一次战争的回答是“该怎样安排欧洲”;对第二次战争则仅仅是“这个重新安排了的欧洲该不该保持下去”。
——(英)泰勒《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
材料二、泰勒先生在这里缩小了第二次战争的严重意义,而且必须把这里“重新安排欧洲”换成“重新瓜分世界”才更确切,因为尽管两次战争的决定性战斗都在欧洲爆发和展开(第一次世界大战尤其如此),战争的目标和内容却都是世界性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更是完全意义上的全球战争)。——潘仁杰、李巨廉《两次世界大战起源的比较研究》
(1)概括指出材料一、二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观点。(7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泰勒的观点。(8分)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组成国民议会的法国人民的代表们,认为不知人权、忽视人权或轻蔑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所以决定把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阐明于庄严的宣言之中……
第六条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
——《人权和公民权宣言》
材料二 国家权力
第一章 国民立法议会
第二节 初级会议 选举人的选任
第一条 为了组成国民立法议会,积极公民们应每年一次在城市和在区集合为初级会议。
第二条 凡属积极公民,必须:
……在王国内任何一地至少已经缴纳了相当三个工作日价值的直接税,并须提出纳税的收据。
——摘编自《1791年宪法》(法国)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1791年宪法》关于公民权利的规定有何区别。(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人权和公民权的宣言》与《1791年宪法》作出有关公民权利的规定的原因。(9分)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34年6月19日,在美国国会内白银集团的压力下,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了《1934年购银法》,下令白银国有化并从世界市场购银。美国的这一行动立即引发世界银价飞涨,从1934年年初的每盎司0、35美元涨至10月份的0.55美元,到1935年4月一度涨至每盎司0.81美元。银价暴涨造成西方在中国购买资源的支出大增,同时中国因受国际金价及银价波动的影响,白银不断外流,1934年流出1.80亿两,1935年流出1.86亿两片艮本位币制难以维持,造成了银根奇紧、物价猛跌、利息上涨、销路呆滞、钱庄倒闭、银行关闭等严重后果。
1935年11月4日,国民政府规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三家银行(后增加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禁止白银流通,发行国家信用法定货币,取代银本位的银圆。各金融机关和民间储藏之白银、银元统由中央银行收兑,同时规定法币汇价为1元等于英镑1先令2.5便士,由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三行无限制买卖外汇。1936年国民政府与美国谈判后,签署《白银协定》,由中国向美国出售白银,美国维持银价的稳定,换取美元作为法币发行的外汇储备,法币改为与英镑及美元桂钩。中国实行法币改革的成效是极其显著的。至1936年,中国外债是20、46亿海关两白银,各国在华投资29亿两,在华民间债权、财产、房产等70亿两,将外国资产全部从白银置换为法币,这些财富是中国GDP的3倍,是中国法币发行量的8倍,不得不说是中国金融界的一场重大历史性胜利。
——张婕《中国近代货币战争史》
(1)据材料归纳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背景和取得胜利的原因。(8分)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法币改革取得了怎样的成效。(7分)
(12分)在历史上,丝绸之路对中外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丝绸之路分为陆地和海上两条路线。海上丝绸之路分为东线与南线。南方丝绸之路始于春秋末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南海起航线:早在汉武帝(公元前140-公元前87年)时,中国海船就携带大批丝绸、黄金,从雷州半岛起航途经今越南、泰国、马来半岛、缅甸等国,远航到印度的黄支国(今印度康契普拉姆Kancipuram)去换取这些国家的特产。然后,从今斯里兰卡经新加坡返航。汉武帝时有外国使者来进献,汉武帝派译长带上黄金和丝绸出海,到这些国家交换明珠、璧琉璃、奇石、异物。
唐宋时期,北方及沿海著名瓷窑大量涌现,中国的瓷业发展到了顶峰。于是,中国出口商品从以丝绸为主逐步过渡到以瓷器为大宗。这时,中西交往也由陆路干线为主,过渡到以海路为主。中国的称谓也由“丝绸国”(Serice)代之以“瓷器国”(China)。
唐宋是我国陶瓷生产大发展的时代,也是我国海上交通、海外贸易迅猛发展、全面开放的时代。唐宋时期的陶瓷外销口岸主要是广州、交州、明州和扬州,唐玄宗在广州设市舶司后,几乎包揽了全部的南海贸易。对朝贡使团则只准许使者及随从二人入京觐见。
宋朝先后在广州、临安府(杭州)、庆元府(明州,今宁波)、泉州、密州板桥镇(今胶州营海镇)、嘉兴府(秀州)华亭县(今松江)、镇江府、平江府(苏州)、温州、江阴军(今江阴)、澉浦镇(今海盐)和嘉兴府(秀州)上海镇(今上海市区)等地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海外贸易,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舶商货物。其中以广州、泉州和明州最大。泉州在南宋后期更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进出口货物达400多种。进口商品有香料、珍珠、象牙、药材等,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商品。外贸分官营与私营,以后者为主。
根据材料,提取关于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两条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分析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