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鸦片战争后中国形象经历了漫长的被轻蔑的...

(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鸦片战争后中国形象经历了漫长的被轻蔑的时代。在西方人眼中,当年那个遍地黄金的王国变成了肮脏、贫穷和任意拿捏的东亚病夫。……直到新中国的成立,西方才开始正视中国,但也是在迷惑中反复。对今天的中国崛起似乎有一种天生的敏感和焦虑。

满分5 manfen5.com

——摘编自周宁《天朝遥远:西方的中国形象研究》

(1)依据材料归纳西方对中国认知态度的变化历程,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产生不同“中国形象”的历史因素。(14分)

(2)运用辩证思维,论述西方对中国的印象与历史真实之间的契合度。(12分)

 

(1)从仰慕到蔑视到不得不正视(敏感焦虑)。(2分) 古代:古代中国创造了发达的农耕文明(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瓷器、丝织品等通过两条丝绸之路远销亚欧,儒家文明影响广泛);古代实行朝贡外交,明清推行闭关锁国政策,西方对中国了解仅限于感知认识。(4分) 近代:近代中国政治统治腐朽,近代工业发展缓慢(经济落后);但民族凝聚力强、反侵略意志坚定;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建立世界霸权;也反映出西方中心论的态度。(4分) 当代: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迅速,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但社会制度、国家利益和价值观有差异,沟通还不够深入;有的国家为遏制中国而故意渲染中国威胁论,不愿接受自己被超越的现实。(4分) (2)(12分)答案示例:对古代中国,只是感性的了解。认可古代中国经济文化发达,领先于世界;未体现当时封建专制、王朝更迭、民不聊生的现实。 对近代中国,只看到中国落后的一面,为其侵略服务;无视中华民族不懈抗争、探索近代化的进步一面。 对当代中国,承认中国的崛起,但又担忧自己中心地位丧失。忽视中国和平崛起的世界性意义。 【解析】 试题分析:(1)西方人对古代的认识停留在符号阶段,中国意味着丝绸、青花瓷、遍地黄金,充满了对中国的仰慕。“鸦片战争后中国形象经历了漫长的被轻蔑的时代”。“新中国的成立,西方才开始正视中国”,概括材料可知,西方对中国认知态度的变化经历了从仰慕到蔑视到不得不正视以至于敏感焦虑。 产生不同“中国形象”的历史因素,要结合材料和阶段特征分析。古代中国发达的农耕文明发达,瓷器、丝织品等通过两条丝绸之路远销亚欧,;从朝贡外交到闭关锁国,西方对中国了解仅限于感知认识。近代中国形象的变化要结合中国政治经济的特征和西方的崛起和对外扩张进行分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形象的变化,要从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社会制度差异、对外交流等角度分析。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论述历史问题的能力。对古代中国,只是感性的了解,缺少深入的认识。片面的认识到古代中国经济文化发达,很少关心封建专制、王朝更迭、民不聊生的现实。对近代中国,只看到中国落后的一面,为其侵略服务;中国政治、经济、社会进步的一面被忽视。对当代中国崛起,只担忧自己中心地位丧失,而忽视中国和平崛起的世界性意义。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丝绸之路;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第一次鸦片战争;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自然经济的解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对外开放·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3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汉书·循吏传》:文翁,庐江舒人也。景帝末,为蜀郡守,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乃选郡县小吏开敏有材者张叔等十余人亲自饬厉,遣诣京师,受业博士,或学律令。……又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为除更徭。数年,县邑吏民争欲为学官弟子,……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兴学始。

材料二  到1930年,私塾仍在乡村普遍存在。据1935年中央农业实验所调查,安徽全省私塾14388所,在农村教育中占73.1%。调查认为,新式学校未能普及乡村,不独因学校信用未昭,实乃“私塾设置简易,塾社大小随便,学生不拘多少,年龄不限,个别就学不求一律”。同时,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却不为农民、乡绅认同,他们宁愿把子女送入私塾接受旧式启蒙。

——摘编自徐希军《1910年代安徽教师教育背景的历史考察》

材料三  从1969年3月开始,全国战备紧锣密鼓开展起来。在京的大批党政机关以及学校,被紧急疏散到外地。当时中国科技大学有意迁往郑州,时任安徽省革委会主任的李德生认为安徽高等教育基础薄弱,得知此情后把中科大争取到了安徽,还腾出合肥师范学院和银行干校的校舍来安置。

——据中国科技大学校史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翁兴学”的特点及影响。(1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析当时“私塾仍在乡村普遍存在”的原因。(6分)

(3)结合所学,分析中国科技大学从北京迁至合肥的社会背景。综合三则材料,你认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需要具备哪些主观性条件?(12分)

 

查看答案

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的辩解》中指出:“进行历史研究中,人们往往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便将原因归结于某一个,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他意在强调

A.要多角度地认识历史                      B.研究要有多元史观

C.以价值判断为出发点                      D.历史科学的严谨性

 

查看答案

下图反映不同阶段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比重的变化,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各个时期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的比重

满分5 manfen5.com

A. 国有经济利用外资的时间晚、比重低

B. 国有经济发展始终依靠多种形式投资

C. 国家投资的减少始于改革开放以后

D. 图示反映我国坚持多元化所有制结构

 

查看答案

图是法国1789年大革命的一幅漫画《合力打造新宪法》。画中三人分别代表教士、贵族和平民。对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反映了各阶层根本利益一致

B.“合力”是为了反对专制王权

C.打造的成果是《1875年宪法》

D.制定的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20世纪是一个伟大的世纪,其“伟大”是通过进步性的历史进程而表现出来。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有

①不结盟运动的形成和发展

②“天赋人权”学说的提出和实践

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信息技术革命的发生和深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