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上海地区在明代已形成高度市场化的“棉七稻三”农业种植结构,至清末民初棉花种植比重...

上海地区在明代已形成高度市场化的“棉七稻三”农业种植结构,至清末民初棉花种植比重则降至1/3左右,但家织土布在当地仍大量存在,出现“近虽机器织布盛行”而“邑人……大率多用土布”的情形。下列不能帮助我们理解上述现象的是:

A.年轻人入城做工,留守老弱耕织为生

B.机织布价高,家织布可减轻家庭负担

C.用洋纱织土布削弱机织布的价格优势

D.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及解体速度的缓慢

 

D 【解析】 试题分析:“清末民初棉花种植比重则降至1/3左右”按照常理,精壮劳动力入城做工,使农村劳力减少是原因之一,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近虽机器织布盛行”而“邑人……大率多用土布”,原因可能是家织布可减轻家庭负担,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虽然农村种棉花不多,自产棉纱不够,但农民可以用洋纱自制土布,削弱机织布的价格优势,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小农经济的封闭性指自给自足,不需要与外界发生联系,但通过以上分析可见,农民还是利用了小农经济解体带来的便利,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晚清总理衙门成立后,曾参于多份国际条约的签署,如为收回领事裁判权而力图抵制《和解公断条约》,为“善与人同”、“俾各国军队易于辨认以期一律”而接受《改正红十字条约》等。这最能说明:

A.近代民族国家观念萌生                  B.朝贡体系受到近代外交冲击

C.主动顺应国际化的趋势                  D.文明转型与自强求存的结合

 

查看答案

清朝嘉庆皇帝曾谕告军机大臣等:“浙江各府属山势深峻处所,多有外来游民……翻掘根株,种植苞芦,以致山石松浮,一遇山水陡发,……大为农人之害。其游民……成群结伴,散出各山,……往来无定,难保日久不滋生事端。”对此理解不准确的是:

A.失业贫民成为社会动荡因素

B.引种美洲作物客观导致生态恶化

C.人口增长导致人地矛盾突出

D.农业技术突破推动大量荒地开垦

 

查看答案

北宋范仲淹提出:“茶盐商税之入,但分减商人之利耳!行于商贾,未甚有害也。今国用未减,岁入不可阙,既不取之于山泽及商贾,须取之于农,与其害农,孰若取之于商贾?”上述言论不能反映:

A.冲击农税主体地位             B.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C.加剧“三冗”局面             D.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查看答案

《左传》记载,卫国人仲叔于奚立下大功,拒绝国君分封城邑,而请求获赐只有诸侯才能用的繁缨。孔子对此评论说:“惜也,不如多与之邑。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对此认识错误的是:

A.反映孔子“正名”主张            B.诸侯可在本国再分封

C.卫国专制君权面临冲击            D.礼乐制度已趋于崩溃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终将军施琅之世,严禁粤中惠、潮之民,不许渡台。盖恶惠、潮之地素为海盗渊薮,而积习未忘也。琅殁,渐弛其禁,惠、潮之民乃得越渡。”

——《理台末议》

材料二清朝收复台湾以后,施琅对郑氏家族没有采取报复手段,还亲自到郑成功庙致祭。但施琅此时的表现既有出于政治利益的考虑,也不无清廷约束的结果。因此,全面肯定他此前的作为既无必要,也不合理。

——葛剑雄《如何评价施琅的历史贡献》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施琅的管理政策,并指出其推行这一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施琅的历史贡献,并说明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