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戎狄“妄侵”华夏,夷夏之别更为严格。当...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戎狄“妄侵”华夏,夷夏之别更为严格。当时民族矛盾尖锐、各诸候国之间政治斗争激烈。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提出了“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内诸夏而外夷狄”等思想。蛮夷必须向天子朝贡,承认天子的统治地位;如有不贡、不王,则先“修名”、“修德”,即要名尊卑,动之以“德”;若再不贡不王,则将“修刑”,动用“刑罚之辟”、“攻伐之兵”了。战国时,儒家这一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如孟子等人,鉴于当时夷狄多融入华夏的现实,对四夷的看法又进了一步。他们更多地消除了对夷狄的鄙视,不再视之为未开化。他们以是否行仁义、知礼义,是否接受华夏文化来区分华夏与夷狄。

——摘编自周伟洲《儒家思想与中国传统民族观》

材料二  雍正皇帝历数了明代的“失德”诸端,认为明清易代是清朝顺天应人和体道崇德的结果。他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及入主中原,都是符合“中华”价值标准的正当举措。清朝并没有自视为“夷狄”,而是“中华”,并且是理直气壮的“中华”。雍正皇帝的这种自信,理论上来自儒家哲学,而事实上则根源于“中外一统”、“华夷一家”的巨大版图。鸦片战争以来的内忧外患,使清朝的执政能力受到了空前的挑战。当清朝即将覆亡之时,满族统治者在《逊位诏书》提出“合满、蒙、汉、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这一逻辑严谨、内涵明确的“大中华”、“大中国”的概念。清王室将一个偌大的帝国疆域和平转让与中华民国,从而为现代中国的构建,为这个未来中国的领土疆域之完整和巩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清以后的政权,凡涉及中外疆域纷争问题时,莫不以清朝的“完全领土”为法理依据。

——摘编自韩东育清朝对“非汉世界”的“大中华”表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孔孟的民族观并分析其产生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满清统治者清初和清末的民族观。

 

(1)民族观:孔子:夷夏之别严格;夷狄与周天子有严格的尊卑秩序;(3分) 孟子:逐渐消除对少数民族的鄙视;文化是区分夷夏的标准;(3分) 背景:孔子:少数民族侵扰华夏,民族矛盾尖锐;诸侯争霸,周天子地位衰微;儒家尊卑秩序观的提出;(4分) 孟子:民族融合的发展;儒家仁政、民本思想的发展;中原经济文化的发展,民族自信心增强;(4分) (2)清初:认为满族不是夷狄,是中华的一部分;因为继承了传统中华价值;建立了疆域辽阔的大帝国;这种观念有利于缓和清初的民族矛盾;促进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推动清初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5分) 清末:超越传统华夷观,提出现代意义的中华民族观念;这种观念是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的产物;推动辛亥革命和平完成;为现代中国的构建奠定基础;为中外疆域纷争提供法理基础;(6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民族观,根据材料一“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内诸夏而外夷狄”,可知孔子认为夷夏之别严格、夷狄与周天子有严格的尊卑秩序;根据材料“他们更多地消除了对夷狄的鄙视,不再视之为未开化。他们以是否行仁义、知礼义,是否接受华夏文化来区分华夏与夷狄”,可见孟子逐渐消除对少数民族的鄙视,认为文化是区分夷夏的标准。第二小问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孔子的背景是春秋时期,少数民族侵扰华夏,民族矛盾尖锐;诸侯争霸,周天子地位衰微;儒家尊卑秩序观的提出。孟子所处的战国时期,背景是民族融合的发展;儒家仁政、民本思想的发展;中原经济文化的发展,民族自信心增强等。 (2)第一小问评述满清统治者清初的民族观,根据材料二“清朝并没有自视为夷狄,而是中华”,“雍正皇帝的这种自信,理论上来自儒家哲学,而事实上则根源于中外一统的巨大版图”,由此可评述为夷狄是中华的一部分;继承传统中华价值;建立了疆域辽阔的大帝国;有利于缓和清初的民族矛盾;促进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推动清初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等。第二小问评述满清统治者清末的民族观,根据材料二“鸦片战争以来的内忧外患,合满、蒙、汉、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清王室将一个偌大的帝国疆域和平转让与中华民国,从而为现代中国的构建,为这个未来中国的领土疆域之完整和巩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清以后的政权,凡涉及中外疆域纷争问题时,莫不以清朝的完全领土为法理依据”,由此可评述为提出现代意义的中华民族观念;这是内忧外患的产物;辛亥革命和平完成;为现代中国的构建奠定基础;为中外疆域纷争提供法理基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一书中指出:“一种国际秩序的生命力体现在它在合法性和权力之间建立的平衡,以及分别给予两者的重视程度。无论合法性还是权力都不是为了阻止变革,两者相结合是为了确保以演变的方式,而不是通过各方赤裸裸的意志较量实现变革。”下列选项与材料相符的是

A.主张按冷战思维来维持世界秩序

B.强调世界秩序构建过程中的正义性

C.靠软实力和价值观即可维持世界秩序

D.注重世界秩序构建过程中的稳定性

 

查看答案

有学者在评论苏联某五年计划时,称它是斯大林时代以来最成功的一个五年计划尽管犹豫不决和保守主义不允许改革者的计划得以彻底地实施但新办法开始在绝大部分工业企业实行,并波及运输业和其他一些国民经济部门。 实施这个五年计划的领导人是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烈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查看答案

下表是英国铁路钢铁及机器出口量(单位:千吨)

年份

铁路钢铁

机器

1845-1849

1291

4.9

1850-1854

2846

8.6

1856-1860

2333

17.7

1861-1865

2067

22.7

1866-1870

3809

24.9

1870-1875

4040

44.1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铁路钢铁及机器出口量持续增长

B.推动了世界其他国家的工业化

C.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

D.出口的主要对象是殖民地半殖民地

 

查看答案

公元前六世纪后,雅典公民大会通过的决议一经颁布,立刻成为法律,并马上执行。公元前399年开始,雅典公民大会每年对所有法律进行审核并组成一个专业的立法委员会裁决有争议的法律。这表明雅典

A.民主政治更加理性        B.民主政治已被破坏

C.人文主义思想产生        D.法律体系逐步形成

 

查看答案

有数据表明,我国1986年户均土地规模为9.2亩,1990年下降为8亩,1997年又下降为7.65亩。随着农村人口的日益增长,越来越少的人均土地面积和最初15年的承包权限的政策使农民不可能把太大的经营成本投入到土地中,所以我国绝大多数农户生产力还是低级的人畜力的水平。这一现象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B.实际上是小农经济的回归

C.已经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

D.不利于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