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清时期出现了一系列有如“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天下为主,君为客”、“经世...

明清时期出现了一系列有如“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天下为主,君为客”、“经世致用”等观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出现了与儒学对立的新式思想

B.反映了思想家挑战正统的主张

C.宣告了宋明理学地位的完全沦丧

D.诞生了成熟的启蒙思想

 

B 【解析】 试题分析: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性继承,“与儒学对立”表述错误,故A项错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鉴于君主专制的强化、程朱理学压抑人性,适应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而提出了挑战传统儒家思想的主张,故B项正确;宋明理学从南宋到近代,一直处于正统地位,“完全丧失”表述错误,故C项错误;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但未超出儒家思想的范畴,未促进中国的社会转型,不具备成熟启蒙思想的属性,故D项错误。 考点:明清儒学思想的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中记载:“扬郡以风帆数扇,俟风转车,风息则止,此车为救潦,欲去泽水,以便栽种。”材料描写的灌溉工具是(  )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北宋至明清时期除了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新文化也在慢慢孕育发展。”下列各项属于材料中“新文化”范畴的是(  )

A.陆九渊的心学思想

B.郑板桥的《兰竹图》

C.杂剧和散曲

D.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

 

查看答案

古罗马学者普林尼在《自然史》中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下列叙述与材料不匹配的是(  )

A.中国古代丝织业技术十分发达

B.古罗马人非常青睐中国的丝织品

C.中国丝绸经由丝绸之路转运至欧洲

D.私营作坊的兴起使丝织技术更加精湛

 

查看答案

据相关资料考证,西周时期天子都城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边长1.7公里。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周天子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高度集权体制

B.城市边长的差别反映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

C.都城规模的大小反映出各国政治制度的差别

D.都城的建制有利于维护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所有这些(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时期)技术,包括其改进的策略,都完全可以由中国人在14世纪所具有的科学知识中研发出来。但其时的中国人却没有加以制作或利用,以致后来这些机器由于无人使用而消失了。因此,我们必须推断在纺织业的领域中,中国传统的工业技术未能有进一步的开展,基本的阻力不在于缺少更高的科学知识,而在于那些促进工业技术的发明与进步更新的经济动力与智识思想力量的减弱。

——马克·尔文《中国历史发展的型式》

材料二  中国之所以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少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因而轻视和忽视了工匠在科技领域上的重要性。

——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

材料三  当时(18世纪)中国经济发展达到饱和点,此时再想创新创业增加投资,不但无利可图,甚或会本钱无归(经济学上的“边际获利递减率”);因此富裕人家,多不愿其子弟外出“开创”新天地。而设计使其安守家园,娶妻纳妾之余,抽上大烟,胜于出外生事冒险(这也与明代专制政治和清代异族统治下法网严峻和地方势力的改变有密切关系)。在此情境下,“浪费人力的文化”逐渐成形:妇女裹小脚,坐八人大轿,妻妾奴婢成行,都是浪费人力的社会文化行径。与此对应,为节省人力而创设的各种机器,便变为“非当务之急”了。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中国古代科技与工业革命存在何种关系?

(2)材料二中论及中国科技停滞不前的原因,你是否认可,为什么?

(3)材料一和材料三在中国科技落伍的原因方面作了阐释,其共同认识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