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时间 事件 1903年 美国...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时间

事件

1903年

美国莱特兄弟制作的世界第一架有动力、可操纵、重于空气的载人飞行器试飞成功

1911年

飞机在意土战争中首次露面

1914年

飞机在一战爆发时还只是用于空中观察和枪械对射的工具

1918年

飞机成为能用于空中侦察、临空轰炸和追逐格斗的有效武器系统,产量也剧增,从此诞生了一个新的工业部门——航空工业

1939—1945年

飞机已成为军队的主要装备,飞机的性能几乎达到了使用活塞式发动机所能达到的极限

20世纪40—50年代

喷气技术的推广应用

20世纪的后50年

喷气式战斗机已经发展了四代,还出现了许多先进的攻击机、预警机、无人侦察机和武装直升机等。同时,飞机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其他方面也都大显身手,出现了客机、农林飞机、紧急救护飞机、海洋巡逻飞机,乃至休闲娱乐和体育运动用的轻型飞机

——根据李业惠《飞机发展历程》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飞机的发展历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飞机的发展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1)20世纪初,飞机发明;一战前后,飞机开始用于战争;二战时期,飞机成为军队的主要装备;二战后,飞机多样化发展。若简单罗列材料或仅从技术层面归纳, (2)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变化;导致了战争样式的变化,加剧了军力竞争。 【解析】 试题分析:(1)由第一格得出20世纪初,飞机发明;由第二三四格得出一战前后,飞机开始用于战争;由第五六格得出二战时期,飞机成为军队的主要装备;由第七格得出二战后,飞机多样化发展。 (2)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的联系、经济的发展、生活的变化、战争样式的变化等角度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下列材料是康有为在不同时期的思想,据此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8年)“人不能有常而无变,……《春秋》发明改制,《易》取其变易,天人之道备矣。”“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日本改定国宪,变法之全体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三权者,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也。”

材料二  (1902年)(中国)“与美迥异不同”,革命必至“内乱相残”,“令外人得利”。(1912年8月)“今既合五族而大一统,存帝号而行共和……今际破坏,虽吾党所不预,而他时建设,岂吾党所能辞?”“讲乎外势而先弭内乱,以国为重而民从之,……保中国已有之粹,而增其未备。”(1913年6月)“名为共和,实则共乱”,“仅令千数百之暴民得民权平等自由,是排除一人之专制而增设千数百人之专制”,“追思戊戌时,鄙人创议立宪,实鄙人不察国情之巨缪也。”

——摘编自康有为《日本变政考》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康有为的思想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思想的变化并说明变化的原因。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朝时,进士科每榜录取人数很少,自唐高宗武德五年后近300年间,平均每榜不到26人。唐代科举考试规则尚不严密,考试前,士子往往向达官贵人或者文士名流投呈作品,称为“投卷”或“行卷”,希望得到赏识,以先声夺人。同时,也允许官员向选举机关推荐,称为“公荐”。唐代科举录取名额没有地区分配。殿试开始于唐朝武则天,但没有成为制度。到宋代,宋太祖亲自主持考试,“殿试遂为常制”。另外,地方主持的选拔初试称之为“乡试”,全国性的选拔考试,称之为“省试”,从此形成了三级考试制度。宋太宗以后,科举名额扩大为每榜多达数百人。宋代考官的亲属、门客等另外组织考试,称之为“别头试”。考试之前,考官全部进入贡院,不得与外界联系,称之为“锁院”。此外宋代不仅禁止考前的“行卷”与“公荐”,各级考试的试卷一律“封弥”、“誉录”,欧阳修则认为应该按照考生的绝对成绩“惟才是择”。经过争论,宋代最终确立了按地区划分录取名额的制度。在宋代,科举出身的官员成为文职官僚队伍中的核心力量。两宋310年的135名宰相中,90%以上是通过科举途径获得出身的。

——据《中华文明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宋代科举制与唐代相比有哪些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科举制度改革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古代到近代到现代,在西方人眼里,中国形象五花八门,观点迥异。

满分5 manfen5.com

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两个时期进行评论。(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合法的政治参与方式非常有限。明清时期,统治者推出一些有利于普通地主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措施。明太祖设立通政司处理臣民的章奏,规定除田土、诉讼之争,一般民户皆可上书言事,算是为政治表达开了一个方便之门。清朝前期,为解决大批“士者”出路,政府允许纳赀捐官,并不断扩充科举取录的名额。……在西方的冲击下,维新派办报纸、书局,组织社团。……甲午战后,康有为上书光绪帝,警告“民心先离,将有土崩瓦解之患”。戊戌变法是政治体制改革,但因触犯既得利益权贵,仅行百日即被废止、……庚子祸乱后清上层几乎没有谁再反对改革、……1908年,清廷开始筹办地方咨议局、中央资政院,以选举民意代表、“博采群言”并发挥其“舆论总汇”的功能。“皇族内阁”的结局,使这一民意机构走向政府对立面。

——摘编自徐军《中国古代政治参与的历史考察》、袁刚《民心尽失的历史警示》等

材料二 中世纪后期,欧洲的许多国家产生了等级会议,如1265年英国的“等级会议”以及后来法国的“三级会议”等。从政治参与上看,英国政治在10世纪,参与扩展到王权和世俗、宗教贵族。到了12世纪,参与扩大到工商业主(新贵族)、骑士,以及从理论上,所有具有一定财产的自由民。随着议会地位的提高,由资产阶级、城市市民组成的下院的作用逐步增强。“光荣革命”后,真正由选民选出的议员组成的下议院才形成但这仍然是一种包括性别、年龄甚至是身份、财产的有限参与。20世纪,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普选权。

——摘编自陈楚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参与的历史沿革》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合法的政治参与方式的不同之处。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西方政治参与的演变趋势。

3)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面对社会转型,近代中西方调整政治参与方式的共同之处,并分析影响政治参与程度的因素。

 

查看答案

19世纪德国哲学家尼采认为由理性主义支配思想和文化的一个根本局限性是限制和扼杀了个人所独特具有的非理性的生命与本能。因此他呼吁:“你要成为你自己!”和“重估一切价值”。与尼采的这种思想相吻合的作品是

满分5 manfen5.com

A.《父亲》                      B.《收获的十月》

C.《薄雾上的徘徊者》            D.《长胡子的蒙娜丽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