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下理之最明而势所必至者,如今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下理之最明而势所必至者,如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而已。然则变将何先?曰:莫亚千废八股。夫八股非自能害国也,害在使犬下无人才。其使天下无人才奈何?曰:有大害三。其一害日锢智慧,其二害日坏心术,其三害曰滋游手。

——1895 年严复《 救亡决论》

材料二  1898 年光绪帝发布上谕:乡试第一场试中国史事、国朝政治论五道:第二场试时务策五道,专问五洲各国之政、专门之艺;第三场试四书义两篇、五经义一篇。一经济特科之设,朝廷原期取英才,以备贤良之选,非为幸进之途开营谋之路.… 夫千年之弊俗,而一旦扫除之。

——《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

材料三  在戊戌年间,虽然国难严重,反对的人居大多数。为什么呢?一句话,打破了他们的饭碗。人人都知道废八股,提倡实学,但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数百万童生,全国的读书人都觉得前功尽弃。他们费了多少心血,想从之乎也者里面升官发财。一旦废八股,他们绝望了… 至于被裁的官员,更不要说,无不切齿痛恨。

蒋廷《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严复提出废八股的土要理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观点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戊戌变法时期科举考试的内容有什么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清政府在教育方面还架取了哪些措施?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千年之弊俗,而一旦扫除之”没有实现的原因,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认识?

 

(1)理由:不利于人才的选拔.( l 分) 背景: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统治危机,有识之士要求变革.( 2 分) (2)变化:增加了外国政治、经济等内容.( 2 分) 措施:在各地成立中小学堂:设京师大学堂:设专门学堂;鼓励私人办学;选派留学生。(任答两点,得2 分) (3)原因:守旧势力的反对: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废除新法。(2 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一中的“害在使天下无人才”足以证明严复提出废八股的主要理由是“八股不利于人才的选拔”。 指出这一观点的时代背景主要突出当时的清政府既有内忧又有外患,内忧是指统治危机,外患是指民族危机、亡国灭种。 (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二来看“新变化”主要突出增加了外国的政治以及增加了经济领域的考查即可。清政府在教育方面采取的措施就是回答出戊戌变法在文化教育方面的内容即可,例如,设京师大学堂、选派留学生等。 (3)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千年之弊俗,而一旦扫除之”没有实现的原因其实就是回答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即可,即顽固派势力的强大、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等。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的认识主要回答改革要尽量减少阻力、改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等之类的答案即可。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时期科举考试的内容等;中历史上重大改革•戊戌变法•“千年之弊俗,而一旦扫除之”没有实现的原因及认识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新文化运动不仅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还是一场道德伦理革命.阅读卜列材料:

材料一  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乃在革除昔日一本不易旧道德之观念,而建设今日因时制宣新道德之标准。就目前之情势观之,应规定者约有二事:(一)注重人道主义以平等博爱诸德实行之:(二)发达个人之利已心。一则发达利己之心,实为完成人道主义之根本。人道主义其鹄的,利己主义其经程也;(三)主张极端之自由思想。

——吴康《论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

材料二  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白家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盖共和立宪制,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与纲常阶级制为绝对不可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倘于政治否认专制,于家族社会仍保守!日有之特权,则法律上权利平等、经济上独立生产之原则,破坏无余,焉有并行之余地?

——陈独秀《吾人之最后觉醒》

材料三  你说要打破偶像,他就连学行值得崇拜的良师益友也蔑视了。你说学生要有自动的精神、自治的能力,他就不守纪律、不受训练了… 你说要脱离家庭压制,他就抛弃年老无依的母亲… 长久这样误会下去,大家想想,是宵年的进步还是退步呢?

——陈独秀《 青年的误会》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作者所说的“旧道德观念”的内涵。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新道德标准”包含哪些内容?

(2)根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的主歹思想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思想观点产生的历史原因和直接原因。

(3)材料二中陈独秀列举的“青年的误会”与新文化运动有怎样的关系?综合上述材料.试分析这场道德伦理革命在当时的积极作用。

 

查看答案

世界经济格局是世界各国或国家集团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世界经济内在结构的外在表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二战使美国的力量空前强大,为美国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政治经济利益的要求建立美国主导下的资本主义世界秩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这一秩序的基础就是能够带来世界经济繁荣的所谓“全球自由经济体制”,其核心内容是各国按照比较优势原则从事国际贸易,输出或接受跨国投资,以此形成相互依存的世界体系,这种经济体系又必须由新的国际权力结构加以保障。

——岳建勇《全球时代的美国与中国》

材料二   美、日、西欧20 世纪中叶以来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 )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三   几个世纪以来,世界的经济中心随着世界各地区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也在变动着,二战后,世界经济重心正从大西洋地区向太平洋地队转移,亚太地区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它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打破了二、三百年来世界经济发展一向以大两洋沿岸为中心的格局,21世纪“将是太平洋世纪”。

——《亚洲新势力——2030 :世界经济重心转移》

请回答:

(l)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战后美国构建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为构建这种经济体系而采取的相应措施。

(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国际力量对比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的主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170 字左右,)

 

查看答案

2014 年功月23 日,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 中共中央关于全而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阅读下列材料:( 14 分)

材料一   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权建立初期,《 临时约法》 首开了因人立法之风。因人立法反映出很大的封建人治主义色彩。因为法随人变.就造成了人的意志高于法的意志。

——韦庆远主编《 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共同纲领》 是“全国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表现.是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的施政准则.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放的人民民主专政。”

材料三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建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材料四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二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 并且加强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请回答:

(l)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49年《共同纲领》 与1954年宪法的不同点。

(3)据材料四,概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的治国方略.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的中国政府是如何实现该治国方略的?

(4)综合上述材料,真正做到依法治国,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

 

查看答案

20 世纪50 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逐渐让位于新的多元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看是如此.”这意在说明(     )

A. “冷战”时期己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 

B.美苏两极格局已被多极化格局所取代

C.世界格局即将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D. 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漫长复杂的过程

 

查看答案

1933 年3 月,罗斯福总统通过《 紧急银行法》 ,设立房主贷款公司作为政府代理机构,其主要任务在于提供房主房屋贷款,避免因缴不出厉贷而被迫丧失房屋所有权。该措施的主要目的在于(     )

A.推行国家干预   B.恢复金融秩序

C.保障社会民生  D.恢复工业生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