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80年代初美国在北约一些欧洲成员国境内部署中程导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80年代初美国在北约一些欧洲成员国境内部署中程导弹,苏联中程导弹打不到美国,而美国部署在欧洲的中程导弹可以对苏联纵深国土进行打击。莫斯科对利用条约禁止这种导弹极为感兴趣,而华盛顿虽不想签订这种条约,但受到来自美国社会和北约盟国的强大压力。经过反复谈判,1987年12月8日,苏美正式签订《中导条约》。条约规定,美苏双方将全部销毁和彻底禁止射程为500至1000公里的中短程导弹和射程为1000至5500公里的中程导弹。这是美苏裁军谈判史上第一个真正减少核武器数量的条约,但条约规定要销毁的核弹头的数目只占两国拥有的核弹头总数的3%4%。

《中导条约》满足了美苏两国各自的利益需求。谈判中苏联显得更加积极主动,原因在于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外交,希望借此减少军费开支,降低军备竞赛,缓和紧张局势,为国内改革腾出资金和争取和平环境。对于美国来说,里根总统就任美国总统七年,美联邦赤字累计达数千亿美元。为弥补财政赤字而借债导致了美国国债的猛烈增长,达到万亿美元,条约的签署符合美国的利益和需要。

联邦德国《世界报》说:美苏《中导条约》的签署“在心理上是一个突破,在政治上是一个成就,在军事上只有有限的重要性,而在战略上却是可疑的”。

——摘编自《当代国际关系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最终签署《中导条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世界报》评论的认识。

 

(1)原因:80年代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潮流;苏联要改变在欧洲的地缘战略不对称的态势;苏联经济困难,矛盾丛生,戈尔巴乔夫希望通过削减军费来推动经济改革;美国迫于北约国家的压力;美国欲减少军费开支,改善财政状况。 (2)认识:条约的签署实质上是美苏两国追求各自战略利益的结果。削弱的核武器数量有限,实际上军事意义不大。但它开启了核裁军的先河,有利于减少核恐怖,促进世界和平,具有积极意义。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由材料“……苏联中程导弹打不到美国,而美国部署在欧洲的中程导弹可以对苏联纵深国土进行打击……原因在于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外交,希望借此减少军费开支,降低军备竞赛,缓和紧张局势,为国内改革腾出资金和争取和平环境……对于美国来说,里根总统……为弥补财政赤字而借债导致了美国国债的猛烈增长……条约的签署符合美国的利益和需要”等关键信息可知,美苏最终签署《中导条约》的原因是80年代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潮流;苏联要改变在欧洲的地缘战略不对称的态势;苏联经济困难,矛盾丛生,戈尔巴乔夫希望通过削减军费来推动经济改革;美国迫于北约国家的压力;美国欲减少军费开支,改善财政状况。 (2)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可以从原因来分析,这是两个国利益的需要,军事上的意义以及对世界和平的影响。即条约的签署实质上是美苏两国追求各自战略利益的结果。削弱的核武器数量有限,实际上军事意义不大。但它开启了核裁军的先河,有利于减少核恐怖,促进世界和平,具有积极意义。 考点: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美苏关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下列材料是康有为在不同时期的思想

材料一  (1898年)“人不能有常而无变,……《春秋》发明改制,《易》取其变易,天人之道备矣。”“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日本改定国宪,变法之全体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三权者,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也。”

材料二  (1902年)(中国)“与美迥异不同”,革命必至“内乱相残”,“令外人得利”。

1912年8月)“今既合五族而大一统,存帝号而行共和……今际破坏,虽吾党所不预,而他时建设,岂吾党所能辞?”“讲乎外势而先弭内乱,以国为重而民从之,……保中国已有之粹,而增其未备。”

1913年6月)“名为共和,实则共乱”,“仅令千数百之暴民得民权平等自由,是排除一人之专制而增设千数百人之专制”,“追思戊戌时,鄙人创议立宪,实鄙人不察国情之巨缪也。”

——摘编自康有为《日本变政考》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康有为的思想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思想的变化并说明变化的原因。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朝时,进士科每榜录取人数很少,自唐高宗武德五年后近300年间,平均每榜不到26人。唐代科举考试规则尚不严密,考试前,士子往往向达官贵人或者文士名流投呈作品,称为“投卷”或“行卷”,希望得到赏识,以先声夺人。同时,也允许官员向选举机关推荐,称为“公荐”。唐代科举录取名额没有地区分配。殿试开始于唐朝武则天,但没有成为制度。

到宋代,宋太祖亲自主持考试,“殿试遂为常制”。另外,地方主持的选拔初试称之为“乡试”,全国性的选拔考试,称之为“省试”,从此形成了三级考试制度。宋太宗以后,科举名额扩大为每榜多达数百人。宋代考官的亲属、门客等另外组织考试,称之为“别头试”。考试之前,考官全部进入贡院,不得与外界联系,称之为“锁院”。此外宋代不仅禁止考前的“行卷”与“公荐”,各级考试的试卷一律“封弥”、“誉录”,欧阳修则认为应该按照考生的绝对成绩“惟才是择”。经过争论,宋代最终确立了按地区划分录取名额的制度。在宋代,科举出身的官员成为文职官僚队伍中的核心力量。两宋310年的135名宰相中,90%以上是通过科举途径获得出身的。

——据《中华文明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宋代科举制与唐代相比有哪些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科举制度改革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面是关于亚洲历史变迁的三幅地图:

满分5 manfen5.com

 

图1

满分5 manfen5.com

2

满分5 manfen5.com

3

根据以上地图中的信息,自拟一个研究问题,并运用视界现代史或中国现代史的史实(至少三个史实)进行分析说明。(说明:设计的问题要求与至少两幅地图中的信息相关联,问题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商人之互相合作,共同经营之情形已屡见不鲜,但始终无发展为股份公司取得财团法人地位之趋向。”借助血缘关系维系的商业组织,其任事者为“亲戚知交”,虽无效能亦不便辞退,其商业利益,必须“能活千家百家”,则投资者道德义务,可能超过其经济利益。执商业资本之牛耳的徽商、晋商,其汇兑业务的运转全赖个人操守及道德观念,“亦不能与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以民法及公司法之作保障者相提并论。”由此证实,16、17世纪“中国商业缺乏资本主义之性格。”

材料二  英国资本主义形成时,农业的关键因素是圈地运动。光荣革命前后,规模较大的企业利用各种手段兼并消灭其它竞争者,以独霸市场。同时,初步创立了雇用经理和服务性质的企业,以立法的方式来防止欺诈、惩办假冒、监守自盗,形成了保险公司、现代有限公司、邮政等,修筑了付费公路,出现了报纸刊物等等。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靠信用支撑,而信用需要法律的保障。所以,1689年是关键,没有这个时间上的汇集,零星的资本主义因素和抽象的资本主义观念都不能构成一个言之有物、在历史书上站得住脚的资本主义。

——据黄仁宇《放宽历史的视界》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作者认为明朝商业经济“缺乏资本主义性格”的理由及其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6至17世纪中英两国商业经济发展前景产生差异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黄仁宇尤其强调“1689年”的理解。

 

查看答案

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的黄金储备从战后的250亿美元急剧下降到90亿美元,黄金存量从8亿多盎司骤减到2.5亿盎司。而此时的欧洲各国,至少囤积着800亿美元,有权要求美国兑付22.8亿盎司的黄金。这主要说明当时

A.美国陷入了欧洲的债务危机          B.国际金融体系存在内部缺陷

C.国际黄金储存量总体下降            D.欧洲的一体化进程效果明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