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中国古代改革家,重法者不在少数,他们所描绘和实践的“法治...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中国古代改革家,重法者不在少数,他们所描绘和实践的“法治中国”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塞民以法,而名地作矣。……国之乱也,非其法乱也,非法不用也。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不刑而民善,刑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故不赏善而民善。

——《商君书•画策》

材料二  盖君子之为政,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如其不能立法,而欲人人悦之,则日亦不足矣。使周公知为政,则宜立学校之法于天下矣;不知立学校而徒能劳身以待天下之士,则不唯力有所不足,而势亦有所不得也。

——王安石《周公》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商鞅认为“善治者”的治国方略是什么?这对商鞅变法的结果产生了什么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回答王安石认为实现“天下治”的方略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变法中“立学校之法于天下”的具体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法治”效果的主要因素。

 

(1)治国方略:厉行法治,严刑峻法;影响:维护了社会秩序,巩固了政权;但严刑酷法也激化了社会矛盾。 (2)方略:立善法 措施:改革科举制度(以经义策论取士),改革、整顿太学,重新编撰教科书,设置专门学校,培养专门人才,唯才用人。 (3)主要因素:法律能否严格执行;是否重视教育,培养人才;法律是否顺应时势,兼顾多方利益。(任答两点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回答问题能力,第一小问方略,根据材料一“民本,法也”“不刑而民善,刑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可知商鞅主张运用法治立国,推行严刑峻法约束百姓;第二小问影响,严刑峻法维护了社会秩序,巩固了脆弱的初生封建政权;但严刑酷法未随国家趋于平稳做局部调整激化了社会矛盾,国家政治走入死胡同。 (2)本题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回答问题能力。第一小问方略,根据材料二“盖君子之为政,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主张治国立善法;第二小问措施,根据材料二“周公知为政,则宜立学校之法于天下矣”王安石变法过程之中着力改变科举选拔制度,为变法培养人才。 (3)本题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回答问题能力,解答本题关键要围绕材料中“盖君子之为政,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法律能否严格立法者立法初衷执行;是否重视教育,培养人才;法律是否顺应时势,兼顾多方利益,寻求各方利益均衡点。”等角度回答。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古代改革家•王安石变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其影响依然存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使美国的力量空前强大,为美国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政治经济利益的要求建立美国主导下的资本主义世界秩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这一秩序的基础就是能够带来世界经济繁荣的所谓“全球自由经济体制”,其核心内容是各国按照比较优势原则从事国际贸易,输出或接受跨国投资,以此形成相互依存的世界体系,这种经济体系又必须由新的国际权力结构加以保障。因此,二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重点并不是对苏联的全面遏制,而是精心构建资本主义的全球体系。

——岳建勇《全球时代的美国与中国》

材料二  中国多次宣布永远不称霸,这不仅仅是外交辞令。中国建立远洋基地的出发点,只有维护商业利益和国际和平的考虑。中国不与任何国家进行全球军事对抗,也无意争夺势力范围,拓展战略边疆。中国外交和宣传部门应该以“中国贡献论”,反击“中国扩张论”和“中国威胁论”,以此化解外部的担心。

材料三  美国学者哈斯虽然提出了“多极合作时代”这一新概念,但是却对这样的时代能否到来充满怀疑。……“我认为‘多极合作时代’将是21世纪上半叶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关系将是‘多极合作时代’能够成为现实的前提条件”。

——杨文昌《人民日报海外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二战后美国“构建资本主义全球体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采取的相应措施。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目前“中国扩张论”和“中国威胁论”盛行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二体现了中国什么外交方针?

(3)材料三中“多极合作时代”的提出反映了世界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如何才能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之间的关系?

 

查看答案

近代中国思想急剧变迁,新陈代谢中充满新与旧的碰撞、调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窃闻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今求之一艺之末,而又奉夷人为师,无论夷人诡谲未必传其精巧,即使教者诚教,学者诚学,所成就者不过术数之士,古今来未闻有持术数而能起衰振弱者也。

——《同治六年二月十五日大学士倭仁折》(1867年)

材料二  忠孝节义,奴隶之道德也;轻刑薄赋,奴隶之幸福也;……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

材料三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如何确立儒家的身份?学术界有以下两种主张:①儒家是治疗现代文明弊病的良方,重建中华文化的核心;②儒家总体上已不适应现代民主法制制度,但在社会生活中还可以发挥一些作用。

——据余英时等著《不确定的遗产》整理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陈独秀的基本主张。

(3)你同意材料三中的哪一观点?请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以“现代化进程中儒家身份的确立”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的经济政策,然而中国古代商业在特定时期仍取得长足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徙豪杰诸侯强族于京师。

──司马迁《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

材料二 (唐代开元十三年)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肆皆有驴,赁客秉,悠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

——《通典•食货七•历代盛丧户口》

材料三  明朝中后期,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市镇逐渐兴起。到万历以后,其市镇总数不下200个,其中规模大、功能全的镇至少有160个。这些市镇之间的距离大体在10~30里之内,一般最大距离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成买卖的路程。在每个市镇的周围,都有密集的从事小商品生产的村坊和初级集市环绕,这些市镇作为商品集镇,形成一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状结构。

——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代商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和原因。

(2)结合材料一、二,概括唐代商业与汉代相比有何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代在商业市场上的新变化。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朝商业发展的新气象,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有利于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查看答案

“这个画派的画家摒弃了传统的光景、透视和平面表现等技巧,另辟蹊径,仅以几何图形来构筑意象。”下列各项中,与这一评价一致的是

A.“我从来没有见过天使或女神,因此我没有什么兴趣去画他们”

B.“光是画中的主角”

C.“向色彩的奥秘进军”

D.“艺术是一种诉说真理的谎言

 

查看答案

1978、1997 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类别

年份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

集体工业

城乡个体工业

其他经济类型工业

1978

77.6

22.4

 

 

1997

25.5

38.1

17.9

18.5

上表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各类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

A.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B.发展外向型经济战略的实施

C.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我国经济的主体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