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对持久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对持久战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完整论述。毛泽东认为抗战作战形式应该是“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条件下的运动战”。毛泽东多次强调:“兵民乃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国共产党放手发动群众,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不断地建立和巩固抗日根据地。抗战爆发前后,国民党逐渐形成了持久消耗战略的思想,其基本内容是:“以空间换时间”和“积小胜为大胜”。国民党制订了“游击战重于正规战”的作战方针,但在实战中又设想用顽强的阵地防守充分杀伤敌人,遏制日军的进攻势头。1938年国民党提出“团结海内外全民族一切力量”“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但同年蒋介石又下令,对各地自发组织的游击队“一律勒令取消”,李宗仁说国民党把抗战“前途建立在欧战和世界大战之上”,因此在日本进攻面前被动应敌、苦撑待变。

——摘编自《抗战时期国共两党持久战略之比较》

材料二 从1937年到1941年,中国的国际援助主要来自苏联,苏联三次向中国提供了总额为2.5亿美元的低息贷款,且全部为军火贷款,苏联援助的飞机、坦克、大炮等军火物资通过新疆和甘肃的西北国防大通道输送到内地抗战前线。而同期美英法的援助总共才2.6亿美元,且均为非军事贷款,主要用于购买非军事品和稳定货币。从1940年起,尤其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成为援助中国的主要国家。1941年3月,罗斯福总统将《租借法案》适用于中国,从1942年到战争结束,美国援助的枪炮弹药、飞机坦克及各种军用装备通过滇缅公路、中印公路和驼峰航线进入昆明、重庆等地,租借法援助总额达到13亿美元左右。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国共两党抗日战争如何体现了有异有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期间国际对华援助的变化及国际援助对中国抗战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抗战的特点。

 

(1)从战略上看,两党都坚决抗战,认为抗战是持久战;在作战方针上,都认识到游击战术的重要性,但中国共产党执行较好,而国民党在实践中更注重阵地防御战;都有发动民众的意愿,中国共产党真正依赖民众,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国民党则更多依靠政府军队实行片面抗战路线,且有严重依赖英美(外援)的心理。 (2)变化:主要援助国从苏联变为美国;援助通道由西北转为西南;美国对华援助由非军事性援助转为军事援助。影响:在道义上、精神上鼓舞了中国人民,坚定了抗战的决心和信心;缓解了中国抗战的物资困难,为中国抗战胜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特点:民族性:国共合作基础上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抗战;双重性:从斗争性质看,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国共抗战中形成了两个战场、两条路线,两个战场互相配合,互相依存,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战略、作战方针和抗战路线上进行比较。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从援助国、援助通道、援助性质和范围等方面比较作答;第二小问,可从物质上、精神上分析对中国抗战的影响。 (3)材料一反映了中国抗战的民族性,国共合作抗日,两个战场相互配合;材料二反映了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表是摘录于一部人物传记的目录(部分)。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  )

目录

第三章

南昌起义的参谋长

第六章

长征

第七章

到敌人后方去

第十三章

 

第十六章

决战淮海

A.北伐先遣战江南

B.三次反“围剿”

C.千里跃进大别山

D.挥师过大江

 

查看答案

1945年,中国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向蒋介石表示:人民遭受了21年的内战,他们流尽了鲜血,现在该是为农村的大众干一些事情的时候了。蒋介石则表示:我是个战士,等消灭了对手之后再说吧。这反映出(  )

A.国共谈判注定要以失败而告终

B.国民政府仍坚持独裁内战方针

C.国民政府拥有较强的武装力量

D.国民政府的合法性已遭到质疑

 

查看答案

近代《华西晚报》的一篇评论认为:“如果对中国命运应负重大责任的国民党确具有结束一党专政与在野党团结合作的诚意,毛泽东此行……将可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此事应是(  )

A.西安事变               B.重庆谈判

C.1946年政协会议        D.北平和谈

 

查看答案

日本历史学家藤原彰在其所著的《日本近现代史》中写道:“在对英美开战后,日本陆军主要战场在客观上仍然是中国大陆。”根据这种说法,得出的结论是(  )

A.中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B.英美在太平洋战场作战十分消极

C.日本对英美的开战没有扩大侵略范围

D.中日军队的直接作战并未超出中国大陆

 

查看答案

有抗日将领在评价某战役时指出,这一行动的伟大意义在于“我们反攻了敌人,振奋了华北的人民……摧毁了敌人的据点,扩大了我们的根据地,锻炼了八路军”。该战役是指(  )

A.平型关大捷            B.淞沪会战

C.百团大战              D.孟良崮战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