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民主法制和思想建设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表格。 宪...

民主法制和思想建设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表格。

宪法或宪法性文件

产生的背景

主要内容

历史地位或评价

《钦定宪法大纲》

 

皇帝独揽大权,但立法、行政、司法权有所分离

中国近代第一部宪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

 

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宪法

《共同纲领》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

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

 

1954 年宪法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982 年宪法

改革开放,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规定了我国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确定了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

 

材料一   1953 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经选举产生,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 10万人选代表 1人,一般省份每 80万人选 1人,根据中央选举委员会的精神,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议 8年之久。1975年初,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代表通过协商方式产生。1979年“选举法”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 8:1。这一比例在 2010 年春修改为 1:1。

(2)根据材料一,概括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人民当家作主有何作用? 纵观人大代表产生方式的演变,中国民主进程呈现出怎样的轨迹?

材料二 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破除迷信,独立自主地干工业、干农业,干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打倒奴隶思想,埋葬教条主义,认真学习外国的好经验,也一定研究外国的坏经验——引以为戒,这就是我们的路线。经济战线上如此,军事路线上也完全应当如此。

材料三 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的。关起门来有两种,一种是对国外;还有一种是对国内,就是一个地区对另外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对另外一个部门。两种关门都不行。我们提出要发展得快一点,太快不切合实际,要尽可能就快一点这就是对内把经济搞活,对外实行开放政策。

(3)依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毛泽东、邓小平突出强调的思想,请结合所学分析他们这一思想形成的历史原因。

 

(1)6分 宪法或宪法性文件 产生的背景 主要内容 历史地位或评价 《钦定宪法大纲》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发展(1分)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等;确立民主共和三权分立政治体制。(1分)   《共同纲领》     具有临时宪法性质(1分) 1954年宪法 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1分) 确立人民代表大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1分)   1982年宪法     形成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分) (2)变化:由举手和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变为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由等额选举变为差额选举;代表额由向大城市转变为城乡平等(2点2分)。 作用:更有助于体现人民意愿;更有助于人民平等地参与政治生活(2分)。 轨迹:民主进程一度被打断;但整体上仍在向前推进(2分)。 (3)思想:毛泽东思想: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邓小平:对外开放。(2分) 原因:毛泽东:中国革命主要是靠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独立自主取得的;美国继续孤立中国;1958年中苏关系转向恶化(1分) 邓小平: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经验教训(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历史知识的记忆能力,要求历史史实记忆较好。近代以来我国的政治民主化不断取得进步。宪法或类宪法文件涉及到:《钦定宪法大纲》、《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1982年宪法。背景、内容和影响要熟记。 (2)本题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从材料四中所述“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从等额变差额、从8:1变1:1等信息概括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变化。从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彻底性等角度思考这些变化的作用。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民主进程的曲折发展特点简述轨迹。 (3)本题目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从材料“自力更生为主…独立自主…学习外国的好经验…; …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对内把经济搞活,对外实行开放政策。”可以归纳出毛泽东思想注重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邓小平倡导对外开放。结合所学,历史原因要从当时国际国内形势和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和教训等方面考虑。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0世纪的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毛泽东思想的特点与背景;20世纪的重大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邓小平理论的特点与背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到 1952 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 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查看答案

“改革 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因此,实行计划经济同运用价值规律,发展商品经济,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统一的,把它们对立起来是错误的。”对以上决定认识正确的是

A.实行政企分开以增强企业活力          B.探索克服计划经济弊病的途径

C.对外开放,创办沿海经济特区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查看答案

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 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这则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A.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           B. 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C.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

 

查看答案

总结概括是复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表为某同学设计的历史知识表格,下列的选项与表格要求完全符合的一项是

时期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实践

国民大革命

十年对峙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A.①中共一大召开②北伐战争③淞沪会战④重庆谈判

B.①国民会议运动②遵义会议③独立自主的游击战④三大战役

C.①黄埔军校创办②国民会议运动③《新民主主义论》④开国大典

D.①国共合作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③《论持久战》七届二中全会

 

查看答案

1960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规定全国一切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在今后5个月里,公用经费中的商品性支出部分要压缩25%左右,预计全国可压缩出5亿元。其直接目的是

A.节约经费发展生产             B.制止单位铺张浪费

C.减轻市场供应压力             D.促进经济较快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