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896年,李鸿章出访欧美时旁听了英国议员们的辩论,觉得那简直是一窝蜂似的 吵架...

1896年,李鸿章出访欧美时旁听了英国议员们的辩论,觉得那简直是一窝蜂似的 吵架,“无甚可观”而对记者关于“美国资本在中国投资出路”的问题,李鸿章的回答是: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但这些企业的自主权应拿提在清国政府手中。 这表明李鸿章

A.反对政治变革、出卖国家主权

B.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认识

C.思想观念、政治立场已等同维新派

D.政治观点与外交理念在当时中国是最先进的

 

B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没有关于出卖国家主权的内容,故A项错误;“觉得”“辩论”“无甚可观”说明反对西方议会制度,“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说明主张引进、发展西方经济,故B项正确;李鸿章归根到底维护的是清政府的封建专制统治,依然是地主阶级代表人物,没有转变为资产阶级,故C项错误;当时的中国已经有了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李鸿章代表的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中体西用的观点早在1895年的甲午战争失败中就已经被证明破产了,和维新派以及革命派的思想观念比较起来,这种观点是落后的,故D项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近代思想观念的变化·中体西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钱穆先生在《民族与文化》中说:“把线装书扔毛厕里、废止汉字全盘西化…… 于是由政治革命转移到社会革命与文化革命。破坏旧的,人尽同意。一谈到建设新的, 则意见各别,各有理想,各有图案。遂使近代中国,多破坏少建设,作者强调进行社会变革应

A.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B.囿于传统,因循守旧

C.理性变革,尊重传统       D.全盘西化,破旧立新

 

查看答案

19世纪60年代,democracy传入中国,时人便译为“民主”,后有人觉得不妥, 便译作“民政,(注:“民政”在古代中国是“为民之政”之意,由司空、司徒等部门和官职负责),1903年,梁启超又改译作“民主”。中国人对democracy概念理解的演变说明了

A.对西方认识有一个深化过程      B.外语翻译水平大幅度提高

C.中国古代已有民主共和观念     D.中国向西方学习的阶段性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人一开始接受西学就呈现出两种不同的主题、目标和需求: 其一是国家的目标,其二是思想文化的目标。前者表现为对富强的迫求,后者表现为对公理的追求;前者的目标是船坚炮利、国强民富,后者的目标是民主、自由和人权”。 下列各与此论断对应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

C.洋务运动、清末新政            D.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查看答案

“他们厌恶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反感庸俗丑恶的现实,对工业化充满恐惧和憎恶, 而雄伟瑰丽的大自然和远方竒异的情景,则成为他们寄托自由理想之所在。他们标举 卢梭的‘回归自然,主张,把自然看作一种神秘力量或某种精神境界的象征' 材料 中的“他们”代表以下哪个文艺流派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查看答案

科学史上不乏富有传奇色彩义留下深刻启迪的故事。伽利略在比萨斜塔进行了自由 下落实验,牛顿因苹果从树上坠落而产生万有引力的灵感,爱因斯坦设想率生兄弟中 的一个以光速作太空旅行后将会比其兄弟更年轻。三人的相关理论告诉我们

A.科学发展以杏定前人理论为前提    B.科学理论是在批判中向前发展的

C.三人共同奠定了现代物理学基础   D.生物学发展终于打破了神学桎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