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在全球化高峰论坛上,一位经济学家指出:“从地域的维度看,全球经济不可能同时一起实...

在全球化高峰论坛上,一位经济学家指出:“从地域的维度看,全球经济不可能同时一起实现一体化,而是部分地区先通过签订契约实现区域内国家经济的一体化。”材料表明(   )

A.经济全球化的先决条件是经济区域集团化

B.经济区域集团化最终决定经济全球化的实现

C.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两者不可分割

D.经济区域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具有双重作用

 

A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部分地区先通过签订契约实现区域内国家经济的一体化”可以看出该经济学家认为区域集团化是实现经济最终全球化的重要的前提,故选A。B项说法绝对化;C项错误,材料并未交代二者的相互关系;D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到区域集团化的双重作用。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美国对亚洲不结盟国家一改以往的不承认政策,认为“每个国家都有权选择自己未来的道路,不能以施加压力的方式强迫那些不愿意的国家成为盟国。……只要这些国家决心维护自己的独立,并为达到这一目标而采取积极的政策,我们就应支持和援助他们”。美国这一政策的调整主要是基于(   )

A.自身实力的削弱      B.冷战对抗的需要

C.经济危机的困扰      D.不结盟国家的斗争

 

查看答案

英国史学家梅因指出“(罗马法)仪式和允约本身有同样重要性,甚至比允约更为重要”。 如果一个固定形式被遗漏或误用,法律行为便告失效。相反,如果所有程序和仪式均以正确进行完毕,即具有法律效力,至于法律行为是否反映当事人的真实意思,法律并不关注。这表明罗马法(   )

A.具有明显的习惯法痕迹           B.不注重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C.缺乏判决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D.存在过分注重形式的缺陷

 

查看答案

下表反映了19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美德工业产值超过英法    B.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平衡性

C.老牌国家经济陷入停滞    D.垄断组织推动生产力发展

 

查看答案

对于抗日持久战,国民党把抗战命运寄托在英、美、法、苏各国与中国“共同一致来打日本”之上。而中国共产党则认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这表明两党认识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   )

A.持久抗战的理论基点           B.中国抗战的基本性质

C.抗战坚持的战略原则          D.抗战进程的发展方向

 

查看答案

“计划经济条件下,虽然有合理配置资源的理论可能性,但实际操作不可行。原因在于:获得各种信息需要代价;制定、下达、执行和反馈计划需要成本;不同主体之间利益难以达到高度一致;计划人员的理性非常有限。另外,中央计划手段的有限性与实际经济运行的复杂性也不相适应。”材料反映的主旨是(   )

A.国家丧失了干预经济的职能     B.高额成本导致计划经济效益低下

C.计划经济难以有效配置资源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