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

《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在这里,司马光( )A.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B.指出促进商业流通的重要性

C.提出“农本商末”观点         D.说明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性

 

B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提到,“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司马光指出促进商业流通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A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特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我国东南地区,江浙一带,在宋代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谚语,到了明清时期流传着“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这种变化反映了

A.社会经济生产的转型                B.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C.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D.民间商业繁盛的局面

 

查看答案

宋初在都城东京实行坊市分离、四周设围的坊里制。但随着商品经济及贸易之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多,坊墙因阻碍商品交换而被拆除,但宋廷要求在三更以前结束买卖。到徽宗时,夜市迅猛发展起来,甚至在繁华商业区政府完全取消了时间限制,出现了“如去闹处,通晓不绝”的现象。这表明(  

A.经济发展影响到国家的经济政策

B.统治者定都必须考虑到经济因素

C.封建制度严重制约商品经济的发展

D.都城是统治者坚强的“政治堡垒”

 

查看答案

史籍记载,两汉初期,大工商业者“采铁石鼓铸, 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深山穷泽之中成奸伪之业”。可见该时期(   )

A.制盐冶铁行业出现较大规模的民营作坊

B.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没有产生实际作用

C.民营手工业规模和技术超过官营手工业

D.民营作坊采用水力鼓风和高炉炼铁技术

 

查看答案

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甚大之绩效”指郡县制(   )

A.导致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B.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C.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

D.标志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

 

查看答案

《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