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国古代礼俗,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称“丁忧”。明清两代对官员“丁忧”之制执行...

中国古代礼俗,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称“丁忧”。明清两代对官员“丁忧”之制执行非常严格,如果一个官员因为贪恋手中权力,父母死了隐匿不报,一旦被告发立刻削职为民,而且在士人阶层中成为人所不齿的败类。这一现象表明:

A.西周形成的礼乐制度影响深远

B.古代法制深受儒家伦理纲常的影响

C.历代王朝都以孝廉为选官标准 

D.明清时期道德与法律开始融为一体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古代对官员的孝德要求---丁忧制度,深受儒家伦理纲常的影响,这也成为古代的法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不正确;C项不正确,孝廉是汉朝的选官标准;D项说法错误。所以答案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古代法制深受儒家伦理纲常的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引用当时的谚语说:“百里不贩樵(柴火),千里不贩籴(买人粮食)。”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司马迁瞧不起商贩              B.交通不便制约商业发展

C.百姓普遍视商为末              D.谚语不能反映社会经济

 

查看答案

冯友兰先生在《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一文中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他认为:“苏格拉底自以为负有神圣的使命,以觉醒其国人为己任,孔子亦然。”由此可见,两位先哲有相似的:

A.批判精神        B.自由观念      C.政治主张      D.公民意识

 

查看答案

东汉时期一些专攻经学讲授的家族,其父子、门人和再传弟子都能在朝廷身居显位,由经学起家变成门阀士族。据此推断当时:

A.儒学开始成为正统学说     B.察举制度存在弊端

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加强     D.地方分裂势力坐大

 

查看答案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之后,除了王室,中国的民间社会基本采取“分户析产制”,即父母将家庭财产(尤其是土地)平均分配给每个儿子。这一制度:

A.颠覆了宗法制的传统        B.加速了小农经济的瓦解

C.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D.提高了土地自由流转率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名家代表早期逻辑思想,被荀子批评为“辩而无用,多事而寡功,不可为治纲纪”。韩愈抨击佛教“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这些评价实际上反映了:

A.儒家思想始终是主流思想

B.儒家思想本能排斥其它学说

C.名家和佛教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D.儒家思想积极入世的特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