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在分析楚汉之争中刘邦与项羽胜负的原因时,刘邦的重要将领都武侯高起、安国侯王陵认为...

在分析楚汉之争中刘邦与项羽胜负的原因时,刘邦的重要将领都武侯高起、安国侯王陵认为,“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项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这反映出

A.分封制符合秦汉历史发展趋势 

B.分封制平衡了中央与地方关系

C.分封仍是当时重要的政治观念 

D.稳固统治须依靠满足部将利益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信息主要涉及刘邦注重安抚降者而项羽不注重奖励战胜有功者,并未涉及分封制符合秦汉历史发展趋势,且该说法有误,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分封制平衡了中央与地方关系,且分封制是导致春秋战国礼崩乐坏的重要原因,平衡说法有误,故B项错误;据材料“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和“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可知分封仍是当时重要的政治观念,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主要涉及刘邦注重安抚降者而项羽不注重奖励战胜有功者,并不能说明稳固统治须依靠满足部将利益,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的影响 【名师点睛】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通过分封,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西周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贵族等级序列。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具有很大的独立性。西周后期,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分封制逐渐瓦解;战国时期,各国推行变法,分封制开始被废除;秦朝统一后即全面被郡县制所代替。从汉至清一直存在分封。在封建社会,分封是皇权的体现之一,但所封诸侯王在封地内大多没有政治、经济、军事统治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公元前246年秦国修建郑国渠之后,该灌区面积为4万余顷,粮食亩产达到6石4斗,而当时其他诸侯国粮食单产普遍只有1石5斗左右。这反映出

A.秦国农业生产技术进步较大 

B.其他的诸侯国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C.粮食在民间的价格随之降低

D.农业发展为秦国统一其定了物质基础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宋本所无,金元我明诸医所用者,增入三十九种,时珍续补三百七十四种(药物)。                                         

——《本草纲目·凡例》

【材料二】  例如水银,有些道教徒说(包括著名的葛洪和陶弘景)说久服可以长生成仙。李时珍批驳道:“水银乃-----阴毒之物无似之者。而《大明》言其无毒,《本经》言其久服成仙-----《抱朴子》以为长生之药。六朝以下贪生者服食,致成废笃而丧厥躯,不知若干人矣。方士不足道,本草可妄言哉?”

——黄世瑞《儒家思想对李时珍的影响》

【材料三】  (《本草纲目》)“上自坟典,下及传奇,凡有相关,靡不备采。如入金谷之园,种色夺目;如登君之宫,宝藏悉陈;如对冰壶玉鉴,毛发可指数也。博而不繁,详而有要,综核究竟,直窥渊海。兹岂仅以医书观哉!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箓,臣民之重宝也。君用心,嘉惠何勤哉-----故辨专车之骨,必俟鲁儒(代指孔子)。”

——明  王世贞《本草纲目·序》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李时珍的研究方法。由此分析《本草纲目》反映了明代科技发展的

什么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本草纲目》的积极作用。

3)据材料三,概括《本草纲目》的特点。指出形成上述特点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改革】下列材料是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分析:

【材料一】  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这两者的结合使学习和参考外国的任何改革都变得更加困难。

—— 

【材料二】  变法者由于缺乏对改革制约条件和困难客观冷静的认识和分析,未能形成成熟的改革心理,缺少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实际的活动能力,没有采取灵活多变的变法战略。

——萧功秦

【材料三】  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李喜所

【材料四】  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

——《成败得失戊戌维新与明治维新的比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三,指出三位历史学家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不同视角。

2)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例结合史实说明上述某个观点。

3)材料四分析的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明治维新成功的真正“要义”主要是什么?

4)据材料,你认为上述观点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查看答案

历史上的中西文明的交流是双向的,一种文明的包容精神还体现在它对外域文明的吸纳和融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司法的辅导费典范典范典范典范的手术费再水电费是范德萨范德萨发

【材料一】 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

——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材料二】 梁启超借助于“东学”而认识了西学文明,他指出“今所称识时务之俊杰,熟不曰泰西者文明之国也,欲进吾国,使与泰西各国平等,必先求进吾国之文明,使与泰西文明相等。”但是,当时的欧洲殖民扩张和激烈的国际竞争,也使梁启超看到了“西学”文明所带来的残酷性。

——《历史研究》2011.3

【材料三】 我们对西方文化和外国文化,当然要重视“拿来”,就是把外国的好东西“拿来”。这里涉及三个方面,物的部分、心物结合的部分、心的部分,都要拿。

——季羡林《东学西渐与东化》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回答 “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指历史上哪一历史事件?概括伏尔泰对待中国文化的基本观点。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文明观”提出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论述近代中国是如何从“三个方面”将外国的好东西拿来并促进自身进步的。(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层次分明2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工业化是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14年至1820年间,英国有超过600万英亩的土地被圈占。这意味着严重的混乱和苦难。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是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虽然圈占土地的过程是令人不安、令人不快的,但就工业革命而言,它履行了两个必不可少的职责——为工厂提供了劳动力,为城市提供了粮食。因此,圈地可看作是英国工业在19世纪居首位的一种先决条件。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斯大林提出,为了保持工业化发展的高速度,必须通过“剪刀差”(指农产品价格大大低于工业产品的价格)使资金从农业“流入”工业,这是“一种类似贡款的东西”,从以后的实践看,农业集体化并没有在发展生产、增加产量上取得成功。而且由于冒进和对农民的粗暴剥夺,使农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呈现出绝对下降趋势。斯大林在征购粮食和农业集体化过程中采取冒进和粗暴政策,并不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这里也反映出一个客观事实:加速积累、加速重工业化必然加剧同农民的矛盾。从最初动机看,苏联之所以加速推行全盘集体化,与其说是为了农业本身的社会主义改造,不如说是为解决农工矛盾和保障国家工业化而寻找途径。

——肖冬连《加速农业集体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材料三】  从这里,去年有五十亿粒纽扣“走”向全国各地……小小纽扣形成的大市场,像一块强磁体一样吸引着四方来客……它救活了濒临倒闭的工厂和行将停业的商店。桐乡县有个生产金鱼扣的化工厂,由于产品积压曾一度陷入困境。这个厂和桥头纽扣市场挂钩以后,市场负责为其推销产品,“小金鱼”游向了全国各地,工厂迅速有了转机……户办纽扣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目前,桥头镇及邻近乡的家庭纽扣厂年产值一千七百多万元。一业兴,百业旺,纽扣专业市场的兴盛,为其他企业的发展开拓了新的路子。这两年桥头镇新办起服装厂五十多家,旅馆、饮食店近百家,修理、运输、五金、电器等服务行业一百多家,从业人员两三千人。

——王学孝《温州农村发展商品经济见闻》198512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说明英国、苏联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途径和方法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苏联20世纪30年代快速工业化的后果

3)材料一、二中的英国和苏联与材料三中的中国在处理城乡关系上有何根本性的不同?

4)英国、前苏联、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国家工业化的的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