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期,丧家命僧道诵经设齐(通“斋”),用酒祭祀作佛事,...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期,丧家命僧道诵经设齐(通“斋”),用酒祭祀作佛事,以为资冥福,出葬用以导行。这种风气政府禁而不止。这主要反映出

A.外来文化渗透到民间各个方面   B.儒释道三教合流的表现

C.北宋儒家思想丧失了主导地位   D.北宋时期迷信色彩浓厚

 

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内容“北宋时期,丧家命僧道诵经设齐(通“斋”),用酒祭祀作佛事”可知此时佛道在民间也广为传播,故选B。而材料现象与政府无关,故D错误。因为北宋时期随着理学的创立,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故C错误。而A错在渗透到各方面。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背景 【名师点睛】儒学正统地位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受到动摇。在此,学生要了解原因。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对儒家所构建的社会伦理价值体系形成了巨大的冲击。道教和佛教盛行,巨大冲击和威胁。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政治进一步发展,世家大族在很大程度上垄断了政治,“九品中正法”作为一种选官制度,已成为世胄高门子弟不问学业,仅靠门第“坐致公卿”的工具。结果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对普通士子来说,儒学作为仕途的敲门砖已经不灵了。魏晋时期,士子们或是出于对现实的失望,或是为避免直接卷入频繁的政治仇杀中,开始钻研“玄虚淡泊”的玄学。而统治者认为这种“玄虚”之说可补儒学之不足,有利于维护其统治,便有意无意地加以默许或提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儒家学说在秦朝遭到沉重打击,在汉代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这种变化同它自身的与时俱进有密切的关系。同先秦儒学相比,经过董仲舒改造之后的汉代儒学

A.坚决排斥了阴阳五行之说

B.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

C.提出“为政以德”的观点

D.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精华

 

查看答案

在分析楚汉之争中刘邦与项羽胜负的原因时,刘邦的重要将领都武侯高起、安国侯王陵认为,“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项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这反映出

A.分封制符合秦汉历史发展趋势 

B.分封制平衡了中央与地方关系

C.分封仍是当时重要的政治观念 

D.稳固统治须依靠满足部将利益

 

查看答案

公元前246年秦国修建郑国渠之后,该灌区面积为4万余顷,粮食亩产达到6石4斗,而当时其他诸侯国粮食单产普遍只有1石5斗左右。这反映出

A.秦国农业生产技术进步较大 

B.其他的诸侯国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C.粮食在民间的价格随之降低

D.农业发展为秦国统一其定了物质基础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宋本所无,金元我明诸医所用者,增入三十九种,时珍续补三百七十四种(药物)。                                         

——《本草纲目·凡例》

【材料二】  例如水银,有些道教徒说(包括著名的葛洪和陶弘景)说久服可以长生成仙。李时珍批驳道:“水银乃-----阴毒之物无似之者。而《大明》言其无毒,《本经》言其久服成仙-----《抱朴子》以为长生之药。六朝以下贪生者服食,致成废笃而丧厥躯,不知若干人矣。方士不足道,本草可妄言哉?”

——黄世瑞《儒家思想对李时珍的影响》

【材料三】  (《本草纲目》)“上自坟典,下及传奇,凡有相关,靡不备采。如入金谷之园,种色夺目;如登君之宫,宝藏悉陈;如对冰壶玉鉴,毛发可指数也。博而不繁,详而有要,综核究竟,直窥渊海。兹岂仅以医书观哉!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箓,臣民之重宝也。君用心,嘉惠何勤哉-----故辨专车之骨,必俟鲁儒(代指孔子)。”

——明  王世贞《本草纲目·序》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李时珍的研究方法。由此分析《本草纲目》反映了明代科技发展的

什么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本草纲目》的积极作用。

3)据材料三,概括《本草纲目》的特点。指出形成上述特点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改革】下列材料是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分析:

【材料一】  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这两者的结合使学习和参考外国的任何改革都变得更加困难。

—— 

【材料二】  变法者由于缺乏对改革制约条件和困难客观冷静的认识和分析,未能形成成熟的改革心理,缺少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实际的活动能力,没有采取灵活多变的变法战略。

——萧功秦

【材料三】  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李喜所

【材料四】  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

——《成败得失戊戌维新与明治维新的比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三,指出三位历史学家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不同视角。

2)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例结合史实说明上述某个观点。

3)材料四分析的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明治维新成功的真正“要义”主要是什么?

4)据材料,你认为上述观点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