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三国志》载,东吴孙休(公元235一264年在位)在诏令中说到,“自建兴以来,吏...

《三国志》载,东吴孙休(公元235一264年在位)在诏令中说到,“自建兴以来,吏民 去本就末,不循古道“自顷年以来,州郡吏民及诸营兵……皆浮船长江,贾作上下”。由此可知

A. 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发生动摇

B.人们经商逐利的商业意识浓厚

C. 官吏涉足工商业活动滋生腐败

D.三国时期的商品经济发展较快

 

B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提到,吏民…… 去本就末,不循古道”“自顷年以来,州郡吏民及诸营兵……皆浮船长江,贾作上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人们经商逐利的商业意识浓厚,故B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仍占主导地位,故A项错误。滋生腐败,材料未涉及,故C项错误。商品经济发展较快,材料无法体现,故D项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78 年,湖北随县一座战国时期大利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文物,特别是有象征天子权威的全套青铜编钟和九鼎八簋(gui)。经考证,墓主是曾国国君乙,故称“曾侯乙墓”。战国时期的其他诸侯墓葬中,也发现过编钟或九鼎。这些考古发现突出说明当时

A.经济大发展使贵族陪葬品更加丰富

B.物质的富足刺激了精神生活的需求

C.青铜是当时财富和权势的主要象征 

D.森严的等级秩序道到破坏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854年。刚刚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容,匆匆返回故国。此时,正值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他不仅亲赴南京进行实地考察,且“许太平天国之举为正当”,并深表同情。认为此革命“破中国顽固之积习,使全国人民皆由梦中警觉,而有新国家之思想”。

洋务运动兴起后,受曾国藩之托,去美国购买机器,参与建成江南制造总局,专门制造枪炮、弹药、火轮等。1871年8月,清廷采纳派遣留美学生的建议。按计划,从1872年到1875年,120名幼童将分四批奔往太平洋彼岸的美国留学。亲任留学事务所的副监督。他对留学事务尽心竭力,整日东奔西走。

早在戊戌变法之前,就和康有为、梁启超认识,并极赞赏支持变法的光绪帝,说:“光绪当亲政后,颇思改革庶政,其一种励精图治之决心,足使京内外人士注意,如北斗之见于天空,人人咸为引领。” 视康有为、梁启超为同路,赞成改制维新。当时中国正处在甲午战败之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加深之时,他心忧国事,决定留居北京,为国尽力。他在北京的住所,“一时几变维新党领袖之会议场”。值得一提的是,1912年客居美国,身患重病,卧床不起。当85岁高龄的接到孙中山请他归国参加南京临时政府工作的来信时,他为祖国的新变化感到万分高兴。自己虽身老病重,不能回国,却令其儿子归国效力。

——摘编自于语和《从<西学东渐记>看的爱国思想》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的思想变化历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容的思想变化。

 

查看答案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在2O 世纪20年代的欧美各国,正如英国史学家梅德利科特所说:“广大民众当然要求和平,他们希望自由自在,不受外国人和外国危机的干扰;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在许多年间总的潮流是和平主义,甚至是孤立主义。”在此时的反战潮流中.还出现了一些比较重要的国际和平团体。如1918年成立的致力于宣传国际仲裁和全面裁军的国际联盟协会,到1922 年已经拥有会员20万人,1932年则发展到100万人,1921年成立的坚持绝对和平主义的“不再战运动”.宜传“一切战争都是错误的”,号召其成员不以任何方式参加或支持任何性质的战争.该组织出版的《不再战》刊物一度达1.5万份。

这一时期的和平运动,对各国国内政治同样产生了很大影响。英国工党就是在1923年的大选中迎合民意,把“国际和平、国内繁荣”作为其竞选口号并获得了成功。在国际政冶领域,要求和平的呼声上升到了国政治的具体运作层面,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建立战后世界和平的主张和行动。一种是列宁提出并开始实践的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实行和平共处原则,以此带来各国及世界的和平;另一种泛英、法、美等战胜国通过与战败国签订和约的方法,建立一个维持世界和平的集体安全体系。

——摘编自徐蓝《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欧美和平运动的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后欧美和平运动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战后欧美和平运动发展的影响

 

查看答案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215年,英国封建贵族在反对约翰王的斗争中,对君主权力进行有效约束的《大宪章》 签订下来了.于是在英国形成了“有限王权”的传统.当然在《大宪章》签订之初,仅仅是一种契约关系,这种契约关系起初还没有演变为法律上的强制.这就使《大宪章》 签订以后所逐渐确立原则,被后来的统治者所修改,最终导致英国新兴阶层为维护传统而对王权发动了猛烈的进攻,结果异常的明显,有产阶级制定了法律上约束国王权利的《权利法案》,“王议会”和“王在法下”两大原则在英国形成了,这意味着国王必须通过议会来进行统冶.法律高于国王,国王必须服从法律。另一方面,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观上需要市场的参与者在地位上是平等的,人身上是自由的,同时更需要参与者以诚信的态度来保证参与的另一方免受欺诈,因而签订契约(合同)是必要的,而契约的制定客观上又需要法律的强制力去实现。因此在某意义上说,商品经济无疑是这些近现代杜会公民意识诞生的经济根源

材料二    正知钱乘旦教授所说的那样,它留下的遗产是不可计量的,没有近代的英国,就没有现在这个世界 它在政治,经济、杜会、文化方面的成就都为世界其他地方提供了范例,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英国开创了一个新的文明——现代文明。

——摘编自马润烟《英国,现代西方政治文明的鼻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权利法案》颁布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7 世纪英国对西方政治文明做出的开创性贡献。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隋代初年,公文几乎完全继承了梁、陈讲求文辞华美而忽视内容的形式主义文风,一些有识之士看出这种文风的弊端,提出了改革文风的建议。首发倡议者是大臣李愕,他于开皇三年(583年)呈《上高帝革文华书》,历陈浮华文风之害,请求朝廷“屏黜轻浮,遏止华伪”。隋文帝杨坚采纳了李愕的建议,于次年“普诏天下,公私文翰,并宜实录”,违者治罪。自此拉开了隋唐文风改革的序幕。

唐代立国之初,高祖李渊就于武德元年(618年)发布了改革文风的《诫表疏不实诏》,严厉批评了“表疏因循,尚多虚诞。申请盗贼,不肯直陈”,“乱语细书,动盈数纸,非直乖于体用,固亦失于事情”的现象。初唐时期,唐太宗和魏徵,陈子昂等都发表过改革文风的言论,魏徵、陈子昂还在写作实践上作出表率,写出了许多朴实直言、不加雕饰的公文,对文风改革产生了很大影响。唐代中期,骈又有所抬头,中唐时期韩愈、柳宗元发起“古文运动”,把文风改革推向高潮。经过几辈人的努力,唐代公文总体上呈现出词强理直、质朴务实的文风。

唐代文风改革一直延续到宋代,欧阳修、苏轼、王安石等人不仅从理论上倡导文风改革,而且写作了大量文风朴实而又长于说理的公文。宋代公文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是我国公文写作的繁荣期。

——摘编自张树文《我国古代公文文风的历史发展》

(1)根据材料,分析隋唐公文文风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公文文风改革的特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