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理学排斥私心,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以此来压抑个性,压抑人性。李贽则认为:“夫...

理学排斥私心,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以此来压抑个性,压抑人性。李贽则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无私则无心矣。”对李贽这一思想认识正确的是

A.宣扬私心为以权谋私者张目

B.肯定私心的合理性以宣扬个人自由

C.承认私欲膨胀的合理合法性

D.否定公心以彰显反传统的叛逆精神

 

B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提到,“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无私则无心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李贽肯定私心的合理性以宣扬个人自由,故B项正确。为以权谋私者张目,不符合李贽思想,故A项排除。承认私欲膨胀的合理合法性,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项排除。否定公心,材料无法体现,故D项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李贽思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德国政治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被统治者服从统治者的支配有暴力、经济等因素。但是,除了这些以外,通常还需要一个更深层次的要素——对正当性的信仰。”能够用来佐证该观点的是

A. 孟子宣扬的“民贵君轻”         B. 董仲舒提出的“君权神授”

C. 朱熹倡导的“格物致知”         D. 王阳明主张的“知行合一”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一五”计划规定的对重工业的投资比例比当年苏联还大,制造生产资料的投资高出苏联“一五”计划执行结果的2.9%。规划新改建15个限额以上和23个限额以下的钢铁企业、107个限额以上电力工业项目、194个限额以上煤矿建设项目以及80多个主要机器制造工业项目等。

——靳德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材料三1952—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

满分5 manfen5.com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材料四中国的工业化是在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的状况下启动的,落后的传统农业对工业化造成极大制约,这种制约突出表现在农产品供给短缺的制约和农村市场需求不足的制约两种形式。因此随着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行,对农业发展的要求就变得十分强

——据孙代尧:《20世纪50年代中国急速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工业化背景分析》

材料五1978—198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所占比重变化表

经济成分

1978年

1987年

全民所有制经济

77.6%

59.7%

集体所有制经济

22.4%

34.6%

其它非公有制经济

几乎为0

5.6%

——张岂之《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一五”计划采取的方针。采取这一方针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并分析60年代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四可知1978年后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对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有何突破?

(4)根据材料五分析,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20世纪70-80年代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阐述其成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自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一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进行不断接触。

——摘编自谢益罡《中国外交史》

材料三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歧视中国的政策。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 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王圣心《当代国际关系》

材料四田中首相来我国访问,解开了中日关系史上新的一页。在我们两国的历史上,有着两千年来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值得我们珍视。但是,自从1894年以来的半个世纪中,由于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使得中国人民遭受重大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样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牢牢记住 。

——摘自《周恩来政论选》

(1)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一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怎样理解《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3)就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对美国“越顶外交”的举动作何反应?分析日本对华政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重大改变?

(4)综合材料三、四并结合甲午战争以来中国百年史,试从日、中两方面解释周恩来所指出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含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历史学家马考莱在总结中世纪英国政治制度时说:国王的权力虽说很充分,却受三大宪政原则的限制。这“三大原则”是:其一,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立法。其二,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其三,国王必须按国家法律掌管行政,如果他违背法律,其谋臣及代办官员应负责任。

——陈晓枫、苏艾平《英国封建政治的特质与宪政的生成》

材料二如果我们耐心考察一下英国政体的组成部分,就会发现他们是两种暴政的残余。第一,由国王所体现的君主政体暴政的残余。第二,由上议院所体现的贵族政治暴政的残余。第三,由下议院所体现的新的共和政体的成分。

——《潘恩选集》

材料三:根据1949年的《议会法》,上院对下院所通过的法案,只能行使一年的延置权,一年之后,法案将自动成为法律,送英王批准。1963年制定了一项《贵族法》,规定世袭贵族可以放弃世袭头衔,成为平民。因为作为贵族,他们无法参加大选,不可以成为下院议员,因此也就不可能作为党的领袖进入到主流政治中去。

——钱乘旦、许洁明著《英国通史》

材料四英国的优越地位在十八世纪归功于优越的政治制度……在十九世纪初期则几乎完全归功于机械技术。在1740年,“效法英国”一词已经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而到1830年,英国已成为“工业欧洲的老师”……

——C.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九卷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世纪英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英国政体有何变化?

(3)材料三中“主流政治”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英国议会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概括说明英国对于世界近代历史发展的重要贡献。

 

查看答案

—位欧洲著名学者指出:“我们已经很难从传统的观点来看欧洲是否算是统一。从形式上来看是没有,如果从实质内容来看,他们已经有了共同的认同。统一的国家要做的事,他们不已经在做了吗?而且做得比主权国家还好”。此学者的核心主张是  

A. 建立政治、军事一体化的欧洲           B. 欧盟是超越主权国家的区域实体

C. 建立经济全球化对欧洲更重要           D. 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正确潮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