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仁者爱人。孝悌者也, 其为人之本也。 ——《论语》 材料...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仁者爱人。孝悌者也, 其为人之本也。

——《论语》

材料二:

仁者无敌。

——《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三:下图分别是“仁”字饰品和北京街头的“仁”字广告牌。

请回答:

(1) 孔子“仁”的思想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2)“仁”与“孝”在中国古代社会道德体系中分别处于什么地位?

(3)你是怎样理解孟子“仁者无敌”思想的?

(4)从材料3中可以看出,“仁”还寄寓着现代国人怎样的期盼?  

 

(1)针对周朝礼崩乐坏的局面,提出了“仁”的主张(或具体回答春秋社会背景也可,如政治、经济、文化等。). (2)“仁”是最高的道德准则,“孝”是一切人际关系的基础和中心。 (3)孟子主张“仁”出自人的天性,把“仁”作为人类正义的基本准则,从“仁”出发,人们就会友爱或获得帮助 ,化解矛盾或获得战胜艰难困苦的力量;对于统治者要行“仁政”,才能天下归心,才能结束列国纷争的局面。 (4)尊老爱幼,与人为善,崇尚正义,社会有序,和谐发展。 【解析】 试题分析:(1)据材料一提到,仁者爱人。孝悌者也, 其为人之本也。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回答孔子“仁”的思想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例如:针对周朝礼崩乐坏的局面,提出了“仁”的主张。 (2)结合所学儒家思想等知识即可回答“仁”与“孝”在中国古代社会道德体系中分别处于什么地位:“仁”是最高的道德准则,“孝”是一切人际关系的基础和中心。 (3)据材料二提到,仁者无敌。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怎样理解孟子“仁者无敌”思想:孟子主张“仁”出自人的天性,把“仁”作为人类正义的基本准则,从“仁”出发,人们就会友爱或获得帮助 ,化解矛盾或获得战胜艰难困苦的力量;对于统治者要行“仁政”。 (4)据材料三提到,“仁”字饰品和北京街头的“仁”字广告牌。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 “仁”还寄寓着现代国人怎样的期盼:尊老爱幼,与人为善,崇尚正义,社会有序,和谐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儒家思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1865年

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1894年

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1903年

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1913年

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A.实现中国工业化                 B.实行民主政治

C.推动中国近代化                D.启蒙与救亡并重

 

查看答案

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到康有为“托孔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   B.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涌入中国

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D.知识分子思想逐渐激进

 

查看答案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据此理解,“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口号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头20年先进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分析和评论,不正确的是

A.相继经历了由“英日道路”到“走美法道路”再到“以俄为师”的过程

B.先后实践或主张了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和社会主义思想等政治方案

C.先进的中国人已经探索出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D.反映出先进的中国人在寻求救国救民道路时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

 

查看答案

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和共和思潮的兴衰反映了中国近代前期的历史发展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发展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

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B.争取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

C.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侵略势力

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