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已出现,魏晋以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与大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1843年前后中国海关新旧税率比较
项目 | 旧税率(实征银两) | 新税率(银两) | |
进口 | 布(每匹) | 0.373 | 0.100 |
棉纱(每担) | 2.406 | 1.000 | |
出口 | 南京丝(每担) | 23.733 | 10.000 |
茶叶(每担) | 0.475 | 0.250 | |
材料三
1860年英法签订条约,英国同意废除所有制成品的关税,把对白兰地征收的关税降低到殖民地产品的水平,并降低葡萄酒的进口税。这使法国获利最大。法国方面降低英国煤炭、生铁、机器、工具、纱线、大麻及亚麻制品的关税,在1864年10月1日达到商品价值的30%,以后不超过25%,征收关税的商品减少到总数的30%,关税平均约为15%。
——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阅读材料,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海上丝绸之路”对古中国的价值所在。
(2)根据材料二,说明1843年前后中国海关进出口货物税率的变化。结合所学,指出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因素,并概括该变化对近代中国经济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归纳19世纪中期英法贸易的特点,分析其形成的时代背景。
1953年,作为新政府的首脑,马林科夫在苏联最高苏维埃第五次会议上作了讲话,提出了新政府的施政纲领:在工业方面,既要遵守斯大林的工业化理论方针,又要增加消费品。他认为,苏联当时已经解决了发展重工业的任务,使苏联拥有了强大的、技术上完备的重工业,当时最迫切的任务是迅速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用一切方法来加速轻工业的发展,增加消费品。在农业方面,马林科夫要维持斯大林确定的“贡税”体制,同时又许诺要提高国家的收购价格,降低农民的义务交售指标等。以下判断正确的有
①马林科夫要系统纠正斯大林体制的弊端②马林科夫看到了苏联社会的一些矛盾
③马林科夫继续坚持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④马林科夫的施政纲领得到了有效的实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工业革命和民权运动的开展,1870年英国通过了《已婚妇女财产法》,规定:“已婚妇女因从事任何职业、工作或手工艺,或者因独自经营而得到的工资收入都应被视为和确认是她独自拥有和处理的财产。”1875年,议会正式批准《婚姻及离婚法》,使离婚合法化,妇女也有权提出离婚。材料主要表明
A.妇女经济上获得独立
B.工业革命激发妇女的参政意识
C.工业革命促进了妇女地位的提高
D.英国民主法制意识的健全
在凯恩斯学派看来,有效需求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中,社会上绝大部分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了。以下是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的叙述,其中最主要的是
A.“工商食官”绕过市场满足了社会需求
B.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的顽强抵制
C.广大农民的贫困难以形成有效社会需求
D.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民国初年到1920年,中国工业增长速度达到年均12.8%;1927~1936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黄金十年。这两个时期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A.政府扶持国民经济的发展
B.国内政治局面很稳定
C.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D.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19世纪中叶,为处理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成堆难题,英国通过公共卫生立法,在中央建立了专门的中央卫生机构,从总体上指导和监督英国的公共卫生管理;在地方建立相应的地方卫生机构,具体实施公共卫生的管理。这说明
A.城市化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B.英国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工业革命推动了政府职能的完善
D.英国已经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