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汉书·孔光传》引汉哀帝语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材料三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祖《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丞相的主要职责。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按顺序书写唐朝丞相所在部门名称。

3根据材料3,概括明朝在丞相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政治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

 

(1)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率领百官筹划全国政务,减少皇帝的决策失误等。 (2)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3)废除丞相,设五府、六部等分理全国军政、行政等国事;各部门相互监督和牵制,保证全国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 (3)趋势: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清朝达到顶峰。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依据材料一中“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信息并结合所学从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率领百官筹划全国政务,减少皇帝的决策失误角度分析回答。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依据材料二中“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的信息并结合三省六部制的内容从“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来回答。 (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依据材料三中“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的信息从废除丞相的角度归纳回答。 (4)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依据材料中皇帝制度设立以来秦朝实行三公九卿、汉代中外朝以及唐朝三生六部制到明朝废除丞相级和所学从“君主专制不断加强,丞相权力不断消弱,自达到废除,清朝达到顶峰。”的角度归纳回答。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三省六部制;古代中国的政治·明清君主专制强化·废除丞相 【名师点睛】高考中历史学科越来越重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历史学科的思维方法。试题多采用新材料、新情景的方式,材料来源也十分广泛。所以学会解答材料题十分重要的,那么材料解析题答题有哪些方法呢?一个前提,两个原则“一个前提”即读懂读透材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查看答案

明朝开国第一考,中进士的全是南方人,结果引发北方士子的强烈不满。朱元璋亲自督导彻查此案,结果并未发现科场舞弊,最后只能以增设北方士子恩科来平息骚动。这一事件反映了

A.科举制难以选拔实用型人才

B.科举制不利于教育公平

C.经济发展影响教育水平

D.专制体制容易引发科场舞弊

 

查看答案

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以上材料主要表明

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

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

D.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

 

查看答案

《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为纽带?

A.财产

B.地域

C.信仰

D.血缘

 

查看答案

祖先崇拜从远古时代起就一直是中国宗教独有的重要特征,对一个人的姓十分重视与这一点有密切的联系。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名字之后。中国人的祖先崇拜

A.推动了宗教的产生

B.强化了家庭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

C.是宗法制的必然结果

D.调和了贵族在爵位继承上的矛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