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据史书记载:关羽兵微将寡屡战强大的曹军而不克,于是改用水攻而淹曹七军。一战成名;...

据史书记载:关羽兵微将寡大的军而不克于是改用水攻而淹七军一战成名;盛名之下,关羽渐骄,最后败走麦城。关羽的一生,暗合了先秦时期某思想家的观点。这位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

 

A 【解析】 试题分析:“关羽兵微将寡屡战强大的曹军而不克,于是改用水攻而淹曹七军”“关羽渐骄,最后败走麦城”,这符合道家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老子把事物看成彼此对立的两个方面,对立双方互相依存而且互相转化,例如弱可以胜强等,故选A。BCD都与此不符。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名师点睛】道家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运动,矛盾的双方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圣人以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下列选中与材料观点相符合的

A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B.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一统需要

C.消除亲疏贵贱,同等去爱所有的人

D.仁者爱人,人与人之间要融洽相处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辜鸿铭被称为“国宝级怪人”。……民国建立后,他在北大是教英国文学的教员,却头戴红顶瓜皮小帽,身穿长袍马褂,脚登双梁中式鞋;辜鸿铭当初是最先剪辫子的人,辛亥革命以后反而蓄发留辫,整个一位“前清遗民”;他精通10余种外语,发音之纯正,连该语种国人也感到惊讶,他还从19世纪80年代起,花了20年时间,把中国古典十二经中的十部翻译成英文,然而平时讲课和谈话,张口就是“子曰诗云”;他喝洋墨水最多,1870年前后,即13岁就出国留学,1885年正式回国,自称是“中国受过欧洲教育的人中资格最老的一个”,然而回国以后却变为思想最“守旧”的卫道士,他反对五四时期的文学革命,力主尊孔读经,公然说"现在社会大乱,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君主";他十分熟悉西方文明,然而却从中得出结论:“欧洲人所热切希望并极力去实现的民主主义文明,就是我们中国人两千多年来一直保持的东西”,他狂热的赞美中国封建社会落后丑恶的东西,如一夫多妾制、纳妾现象、女人缠足,十分欣赏清人方沟专为缠足写的一本叫《香莲品藻》的书,并且说“小脚女人,神秘美妙”。

——冯建辉《命运与使命:中国知识分子问题世纪回眸》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辜鸿铭对待东西方文化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你如何认识辜鸿铭现象?

 

查看答案

新文化运动除了宣传“德先生”和“赛先生”,还开始了一场了道德伦理革命。

材料一: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乃在革除昔日一本不易旧道德之观念,而建设今日因时制宜断道德之标准。就目前之情势观之,应规定者约有三事:注重人道主义。以平等博爱诸德实行之;发达个人之制己心;主张极端之自由思想。

——吴康《论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

材料二: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令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三:夫利用厚生,崇实际而薄虚玄,本吾国初民之俗;而今日之社会制度,人心思想,悉自周、汉两代而来……名教之所昭垂,人心之所祈向,无一不与社会现实背道而驰。倘不改弦而更张之,则国力将莫由昭苏,社会永无宁日。……物之不切于实用者,虽金玉圭璋,不如布粟粪土!若事之无利于个人或社会现实生活者,皆虚文也,诳人之事也。诳人之事,虽祖宗之所遗留,圣贤之所垂教,政府之所提倡,社会之所崇尚,皆一文不值也!

——陈独秀《敬告青年》

1据材料一,作者所说的“旧道德观念”指的是什么?作者所提出的“新道德标准”的思想来源又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人渐趋觉悟的发展阶段。结合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说明“道德伦理革命”出现的原因。

3材料三中“改弦而更张”主要指的是什么?前期新文化运动有何积极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完全是在曾国藩的卵翼下成长起来的,他不仅是曾国藩反动事业的继承者,而且他是在反动统治集团的地位及其卖国行为,都超过了他师父,成为19世纪最后三十年中最大的一个卖国贼。

——摘编自胡滨《卖国贼李鸿章》1954年版

材料二:19世纪末美国总统克利夫兰:李鸿章不仅是中国在当时所孕育的最伟大的人物,而且综合各方面的才能来说,他是全世界在上一个世纪中注:指19世纪中最为独特的人物……以从政三十年的政治家来说,他为这个地球上最古老、人口最繁盛的国家提供了公认的优良设施。以一位外交官来说,他的成就使他成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

——摘编自张明林《换一只眼睛看历史:外国人评点李鸿章》

材料三:严复生平经历

1854年1月8日,出生于今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盖山镇阳岐村一中医世家。

1867年,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1877年3月,赴英国学习海军三年。

1890年,升为北洋水师学堂总办。

1895年,甲午战争后在天津《直报》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救亡决论》等文,主张变法维新、武装抗击外来侵略。

1896年,创办俄文馆,并任总办,俄文馆为中国最早的俄语学校;帮助张元济在北京创办通艺学堂;9月24日捐款100元资助梁启超与汪康年在上海创办的《时务报》。

1897年,和王修植、夏曾佑等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和《国闻汇编》,宣传变法维新;将《天演论》在《国闻报》报上连续发表。

1898年,光绪帝命严复来京觐见,阐述变法主张;改捐同知,撰《上光绪皇帝万言书》。

1910年,海军部授为协都统,后任资政院议员。

1912年,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校,任首任校长;11月辞去校长职务。

1915年5月,严复被袁世凯聘为宪法起草员。8月23日筹安会宣布成立,严复列名为筹安会的发起人,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

1917年,对张勋复辟表示同情。

1921年10月27日在福州郎官巷住宅与世长辞,终年69岁。

——摘编自《严复年谱》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胡滨和克利夫兰对李鸿章的不同评价。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严复的人生经历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后严复的思想变化。

 

查看答案

科技进步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历史上都是个激荡的时代,它所统辖的是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的时期。

材料二

 

 

材料三

有人认为,国际互联网的出现把古今中外全人类的智慧都汇聚到覆盖全球的巨型网络系统之中,从而创造了一个每时每刻都在急剧发展的全人类的“大脑”。

1宋朝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黄金时代。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举出两项中国在这一时期获得发展完善并推动欧洲社会转型的科技成就。

2材料二中哪些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哪些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结合所学知识,从动力的角度,指出这两次工业革命分别开创了人类社会的什么新时代?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互联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