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据《汉书•儒林传》“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百有...

汉书•儒林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百有余年,传业者浸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材料表明汉代儒学地位的迅速提高主要得益于

A汉政府的大力提倡

B.儒家学者对儒学的新发展

C.儒家学派重视教育

D.研习儒学的知识分子增多

 

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可知由于政府的大力提倡,儒学的社会地位提高,故A项正确;儒家学者对儒学的发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儒家学派重视教育是通过政府的提倡和支持实现的,故C项错误;研习儒学的知识分子增多是儒学发展的表现,不是原因,故D项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名师点睛】汉武帝采取尊儒的措施:(1)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2)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儒学得以大兴。(3)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教育为儒家所垄断。(4)兴办太学,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儒学地位大大提高。(5)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史书记载:关羽兵微将寡大的军而不克于是改用水攻而淹七军一战成名;盛名之下,关羽渐骄,最后败走麦城。关羽的一生,暗合了先秦时期某思想家的观点。这位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

 

查看答案

圣人以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下列选中与材料观点相符合的

A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B.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一统需要

C.消除亲疏贵贱,同等去爱所有的人

D.仁者爱人,人与人之间要融洽相处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辜鸿铭被称为“国宝级怪人”。……民国建立后,他在北大是教英国文学的教员,却头戴红顶瓜皮小帽,身穿长袍马褂,脚登双梁中式鞋;辜鸿铭当初是最先剪辫子的人,辛亥革命以后反而蓄发留辫,整个一位“前清遗民”;他精通10余种外语,发音之纯正,连该语种国人也感到惊讶,他还从19世纪80年代起,花了20年时间,把中国古典十二经中的十部翻译成英文,然而平时讲课和谈话,张口就是“子曰诗云”;他喝洋墨水最多,1870年前后,即13岁就出国留学,1885年正式回国,自称是“中国受过欧洲教育的人中资格最老的一个”,然而回国以后却变为思想最“守旧”的卫道士,他反对五四时期的文学革命,力主尊孔读经,公然说"现在社会大乱,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君主";他十分熟悉西方文明,然而却从中得出结论:“欧洲人所热切希望并极力去实现的民主主义文明,就是我们中国人两千多年来一直保持的东西”,他狂热的赞美中国封建社会落后丑恶的东西,如一夫多妾制、纳妾现象、女人缠足,十分欣赏清人方沟专为缠足写的一本叫《香莲品藻》的书,并且说“小脚女人,神秘美妙”。

——冯建辉《命运与使命:中国知识分子问题世纪回眸》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辜鸿铭对待东西方文化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你如何认识辜鸿铭现象?

 

查看答案

新文化运动除了宣传“德先生”和“赛先生”,还开始了一场了道德伦理革命。

材料一: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乃在革除昔日一本不易旧道德之观念,而建设今日因时制宜断道德之标准。就目前之情势观之,应规定者约有三事:注重人道主义。以平等博爱诸德实行之;发达个人之制己心;主张极端之自由思想。

——吴康《论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

材料二: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令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三:夫利用厚生,崇实际而薄虚玄,本吾国初民之俗;而今日之社会制度,人心思想,悉自周、汉两代而来……名教之所昭垂,人心之所祈向,无一不与社会现实背道而驰。倘不改弦而更张之,则国力将莫由昭苏,社会永无宁日。……物之不切于实用者,虽金玉圭璋,不如布粟粪土!若事之无利于个人或社会现实生活者,皆虚文也,诳人之事也。诳人之事,虽祖宗之所遗留,圣贤之所垂教,政府之所提倡,社会之所崇尚,皆一文不值也!

——陈独秀《敬告青年》

1据材料一,作者所说的“旧道德观念”指的是什么?作者所提出的“新道德标准”的思想来源又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人渐趋觉悟的发展阶段。结合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说明“道德伦理革命”出现的原因。

3材料三中“改弦而更张”主要指的是什么?前期新文化运动有何积极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完全是在曾国藩的卵翼下成长起来的,他不仅是曾国藩反动事业的继承者,而且他是在反动统治集团的地位及其卖国行为,都超过了他师父,成为19世纪最后三十年中最大的一个卖国贼。

——摘编自胡滨《卖国贼李鸿章》1954年版

材料二:19世纪末美国总统克利夫兰:李鸿章不仅是中国在当时所孕育的最伟大的人物,而且综合各方面的才能来说,他是全世界在上一个世纪中注:指19世纪中最为独特的人物……以从政三十年的政治家来说,他为这个地球上最古老、人口最繁盛的国家提供了公认的优良设施。以一位外交官来说,他的成就使他成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

——摘编自张明林《换一只眼睛看历史:外国人评点李鸿章》

材料三:严复生平经历

1854年1月8日,出生于今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盖山镇阳岐村一中医世家。

1867年,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1877年3月,赴英国学习海军三年。

1890年,升为北洋水师学堂总办。

1895年,甲午战争后在天津《直报》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救亡决论》等文,主张变法维新、武装抗击外来侵略。

1896年,创办俄文馆,并任总办,俄文馆为中国最早的俄语学校;帮助张元济在北京创办通艺学堂;9月24日捐款100元资助梁启超与汪康年在上海创办的《时务报》。

1897年,和王修植、夏曾佑等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和《国闻汇编》,宣传变法维新;将《天演论》在《国闻报》报上连续发表。

1898年,光绪帝命严复来京觐见,阐述变法主张;改捐同知,撰《上光绪皇帝万言书》。

1910年,海军部授为协都统,后任资政院议员。

1912年,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校,任首任校长;11月辞去校长职务。

1915年5月,严复被袁世凯聘为宪法起草员。8月23日筹安会宣布成立,严复列名为筹安会的发起人,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

1917年,对张勋复辟表示同情。

1921年10月27日在福州郎官巷住宅与世长辞,终年69岁。

——摘编自《严复年谱》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胡滨和克利夫兰对李鸿章的不同评价。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严复的人生经历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后严复的思想变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