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邓小平 材料一 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邓小平

材料一

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以使得“教化大行,天下和洽”。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35~95年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培养演说家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目标。他还认为,完美的常说家“不仅要有超群的演说天赋,还要有完美的品格”“能尽公民之义务,能在公私事务中完成使命,能以忠告引导国家,能以立法奠定其雄厚基础”。

1阅读材料一,概括董仲舒和昆体良教育主张的相同点。

材料二

严复认为:“西之教平等,故以公治众而贵自由”“讲教育者,其事常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

1912年,蔡元培批评清政府的教育宗旨说:“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同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规定:“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阅读材料二,概括中国近现代教育目标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对此进行分析。10分

材料三人文教育是欧洲教育的传承。19世纪,英国知识界对教育的内容展开争论。一派认为,科学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应该是教育的主体内容,它是文明的基础和核心,是国家富强之所在。教育不能只培养绅士,而是要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但科学在教育中几乎没有获得应有的分量。另一派别认为,古典人文科目语言、文学、哲学、历史、数学等仍然应该是教育的核心内容。人文教育不仅追求纯粹知识,还是人类实现美、快乐、自由和道德的途径。类似的争论在近现代很多国家都发生过。

3概述这一教育争论在英国出现的时代背景。

 

(1)相同点:教育的主要对象不是全体民众;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重要方式;教育要培养品德高尚的人;人才要为国家服务。 (2)特点:将德、智、体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不同时代对教育目标都有所补充、发展。 分析:清末思想家提出,人才培养的标准以西方的自由、平等理念为核心;这一主张一度成为中华民国的教育宗旨。新中国成立后,教育方针强调培养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改革开放后,强调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全面发展的人。 (3)时代背景:工业革命的兴起;科学技术的发展;理性主义的发展。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一“‘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和“培养演说家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目标”归纳为教育的主要对象不是全体民众;根据材料一“主张设立各级学校“和”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归纳为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重要方式;根据材料一“培养为……君子”和“要有完美的品格”归纳为教育要培养品德高尚的人;根据材料一“以天下为忧”和“能尽公民之义务,能在公私事务中完成使命,能以忠告引导国家,能以立法奠定其雄厚基础”归纳为人才要为国家服务。 (2)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二“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使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等信息概括为将德、智、体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根据材料二“以公治众而贵自由”、“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等信息归纳为不同时代对教育目标都有所补充、发展;第二小问分析,结合所学知识,严复是维新变法思想家,当时比较早地宣传西方自由平等观念和民主政治,以助变法,自然成为培养人才的标准,辛亥革命成功后,《中华民国教育宗旨》把维新派没能实践的教育主张奉为宗旨加以实行,1957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开始,教育方针强调的是有社会主义觉悟和有文化这两个一红一专,1995年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教育既不离开社会主义建设这个根本事业,又坚持全面发展。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本题考查英国近代教育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由材料“19世纪”和“科学(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应该是教育的主体内容,它是文明的基础和核心”,可见时代背景可答为:工业革命的兴起;科学技术的发展;理性主义的发展。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董仲舒;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事业的发展·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事业的发展的表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是印刷术普遍应用时期,也是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时期。《十三经》和《十七史》的印行,地方史志的编纂,许多数学、工艺、医药和科技著作的问世,大型类书和丛书的编印,都在这一时期。而学术的复兴又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加之为准备各级考试,使得教本、史籍、韵书、字典等大量印行。

据方志记载,宋代进士姓名可考者有29000人,其中两浙、福建等五路约占82%;宋代印书有地可考者1500种,该五路即占80%。反之,夔州路仅有进士103人,而所印之书只有2种。

——摘编自钱存训《印刷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1依据材料一,归纳印刷术普遍应用所产生的作用,指出宋代各地印书种数与进士人数所呈现的关系。

材料二

明代以前,医学对于传染病学的认识都未超出“伤寒论”的范围。明清两代医药学家,深入研究传染病等热性病发病原因和医疗方法,创立了温病学说,疗效显著。如《震泽县志续》载,乾隆二十一年,“瘟疫遍行,家无不病,病无不危”,名医孙日琏施诊施药,“赖以全活者计千有余人”。又如《相城小志》载,光绪十七年,“疫症盛行,呕泻螺疮起”,龚霞伯以四味中药“遍施之,病立愈,活人甚众”。

——摘编自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等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以前中医治疗传染病的理论来源,明清时期有何新发展?实践效果怎样?

3综上,谈谈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查看答案

某学者认为:他们摆脱了对上帝的恐惧,但是仍然对神表现出尊敬的态度。他们嘲笑六天创造世界的观念,但是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设计的完美结合的机器,是人类水久居住的场所。“他们”是

A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

B.宗教改革的发起者

C.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

D.进化理论的倡导者

 

查看答案

16、17世纪欧洲学者质疑、改变和放弃了欧洲所继承知识中最神圣化的知识。科学革命的思想巨变使他们重新考察和描述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在这里,对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作出“革命”性描述的理论是

A进化论

B.万有引力定律

C.量子论

D.相对论

 

查看答案

英国天主教神甫威廉·廷得尔因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而将其翻译成英文,结果于1524年被控有异端嫌疑,被迫流亡。由此可知,他

A维护教皇权威

B.主张圣像崇拜

C.倡导信仰自由

D.支持宗教改革

 

查看答案

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

A宗教意识淡薄

B.反对神灵崇拜

C.注重物质生活

D.强调人的价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