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前,人们对西方的科学技术多半投以鄙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前,人们对西方的科学技术多半投以鄙视的目光,当时一般人视之为奇技淫巧,皆耻言西学,有谈者则诋为汉奸,不齿士类。19世纪40~60年代,先是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随之掀起了学习西学、翻译西书的浪潮。

材料

泰西之立国有三:一曰君主之国,一曰民主之国,一曰君民共主之国……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矣,内可以无乱,外可以无侮……由此而扩充之,富强之效亦无不基于此矣。泰西诸国,以英为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

——摘编自王韬《弢园文录外编》

材料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材料

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科学的用词变化。中国古代本有科学一词,如宋人文集中有自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之句。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意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科学,呼吁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国初年,学界还将science音译作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

——据《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

材料

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只有按照一个统一的大的计划协调地配置自己的生产力的社会,才能使工业在全国分布得最适合于它自身的发展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保持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经济发展是当时的时代要求。没有人会说当时的毛泽东是一个乌托邦的幻想主义者。因为当时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根本前提的这一基本观点。

——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

1)人们对西学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人们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韬与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异同。(8分)

(3)19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赛因斯,反映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4)根据材料五、六,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是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付诸实践的?

 

(1)变化:由排斥到接受。原因: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开眼看世界;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技;西学东渐。 (2)异:王韬主张君民共治,仿效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孙中山主张国家权力属于全体国民,仿效美国实行共和制。同:吸取传统民本思想;接受西方民主思想;重视民权。(任答2条得4分) (3)变化: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原因:甲午战败,认识到制度的落后和“师夷长技”的局限;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推行政治改良;辛亥革命后建立民国,但民主政体有名无实;于是提倡科学精神,寻求思想解放。 (4)实践:进行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大规模工业化建设。 【解析】 试题分析:(1)据材料一提到,鸦片战争以前,人们对西方的科学技术多半投以鄙视的目光,……19世纪40~60年代,先是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随之掀起了学习西学、翻译西书的浪潮。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人们对西学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由排斥到接受。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分析促使人们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开眼看世界;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技。 (2)根据材料二提到,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据材料三提到,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指出王韬与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异同。 (3)据材料四提到,19世纪中叶后,……“格致”一词大量使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科学”,呼吁“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国初年,学界还将science音译作“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19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分析变化的原因:甲午战败,认识到制度的落后和“师夷长技”的局限;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推行政治改良;辛亥革命后建立民国,但民主政体有名无实。 (4)根据材料五提到,只有按照一个统一的大的计划协调地配置自己的生产力的社会,才能使工业在全国分布得最适合于它自身的发展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保持和发展,据材料六提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根本前提的这一基本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是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付诸实践的:进行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大规模工业化建设。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过程;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内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内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指的是

A马克思主义

B.列宁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查看答案

从国民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这里的成熟也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逐渐丰富和发展。下列不属于此时期内容的是

A根据中国国情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B.找到了一条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

C形成了独立自主地解决本国实际问题的领导核心

D.根据国内社会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

 

查看答案

周恩来说:共产国际的领导同志都还担心我们离工人阶级太远了。我说我们在农村里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完全可以无产阶级化。共产国际的一些同志听了之后大哗,不以为然。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中国工人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

B.共产国际反对农民参加中国革命

C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查看答案

爱国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这是对近代中国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评述

A维新变法运动

B.洋务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运动

 

查看答案

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

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产业

C强调国民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D.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