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三四十年代,“社会主义”一词在西欧广为流传,其义为提高劳动群众的福利和保障社会和平而改造社会制度。孙中山认为:“循进化之理,由天演而至人为,社会主义实为之关键。”孙中山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指的是
A.消灭私有制
B.“平均地权”和“土地国有”
C.用暴力推翻清政府统治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文学家沙汀在回忆故乡——川西北的绵阳在辛亥革命后服装的变化时说:“那时,大家把辛亥革命称为光复,意思是兴汉灭清。男的一般装束是用黑绫子、黑纱帕包头,后头吊半截,说是给崇祯皇帝(明朝末代皇帝)戴孝。”这反映
A.辛亥革命推动移风易俗
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
C.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反封建、反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1908年,中美两国政府草拟了派遣留学生规程:自退款(庚子赔款)的第一年起,清政府在最初的4年内,每年至少应派留美学生100人。据此及所学推断可知
A.中国开始由学习英日政体转向美法政体
B.中美合作开启了中国人赴美留学的历程
C.美国试图以教育为工具增强对华影响力
D.美国希望通过教育为中国培养近代人才
“太平军的基督教是专为战斗行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东西方特异的混合体。除了100年后中国借来并加以汉化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外,那在中国是史无前例的。”(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这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
A.具有落后性、局限性
B.对基督教教义进行了中国化诠释
C.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最高峰
D.是西方思想中国化的产物
1894年《申报》写到:以我堂堂天朝幅员之广大,人民之多,财赋之厚,兵卒之精,十倍于尔。尔乃不自量力,轻启兵端是不明乎大小之势矣……我正宜乘机惩戒日本,规覆琉球,乃可一劳永逸。该认识
A.正确分析了这场战争爆发时的形势
B.反映了中国舆论界盲目自大的心态
C.高度肯定了洋务运动的作用
D.有利于坚定抗日信心
下图是美国1821—1920年新增欧洲移民示意图。下列属于这一期间移民因素的是
①英国与美国的历史渊源②法西斯大规模迫害犹太人
③躲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④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人口迁徙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