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30年代,蒋廷黻、胡适等自由主义知识分子陆续加入他们之前一直在批评的国民...

20世纪30年代,蒋廷黻、胡适等自由主义知识分子陆续加入他们之前一直在批评的国民政府;而梁漱溟认为当时共产党“博得国内大多数的同情拥护和期待”,主要是因为共产党“放弃对内斗争,倡导团结抗战”。材料说明:

A蒋、胡等人放弃了自由主义立场

B.梁漱溟主张共产党服从国民政府

C.民族矛盾成为当时社会主要矛盾

D.国共对立导致了知识分子的分裂

 

C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关键信息:时间,30年代。蒋廷黻、胡适等人为什么加入他们之前批判的国民党,那是为了抗战的需要。梁漱溟的观点也说明了他认为抗战是当下最为重要的事情。故C正确。A无法从他们加入国民政府的行为就能判断。B、D不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 【名师点睛】抗日战争是每年的必考题。关键在于形式的多样性,并非一定要考查战争的过程、重要战役和阶段特征,因此这增加了试题的难度。因此,学生需要掌握基础知识,然后在解答题目时需要抓住一些时间、空间信息,包括一些历史影响、历史人物等历史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解答。抗战题的难度一般不是太大。学生需要关注抗战时期中共敌后政权建设、根据地建设及国民党的敌后抗战、国统区经济的发展等内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46年,美货大量进口严重打击了同类的中国农产品和工业品的生产和销售,引起国内生产危机。美货充斥国内市场满足了一时的国内需求,但随着外汇储备的减少,国民政府不得不限制进口,而这时美货价格已成为国内市场商品价格的主导。该现象的出现

A说明关贸总协定有损弱国

B.使国民经济进入虚假繁荣

C.不利于抗战后的社会稳定

D.彻底击垮了中国自然经济

 

查看答案

19世纪60年代末,满清官员志刚在《初使泰西记》中对欧洲政治制度有如下评述:“泰西立君,不拘于男女,然为君而不能尽君道者,国人不服,则政令有所不行,不得安其位矣”。这表明作者

A. 主张推行君主立宪政体    B. 已超越了当时主流思想

C. 推崇西方的代议制民主    D. 对君主专制危机的警觉

 

查看答案

鸦片战争前后,江南的经济重心从苏州转移到上海。“北自京畿、南达海徼者又不在苏而在沪矣。”江南经济重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苏州传统丝织业的衰落

B.运河贸易已被海运取代

C.东南沿海走向对外开放

D.农民运动破坏经济发展

 

查看答案

中国近代社会变革,在“富国强兵”的军事、经济变革失败之后,改革者即使面临着自身理论的不成熟和广大民众的愚昧如故,依然被迫仓促上阵,避开文化上的前哨战,直接诉诸政治变革。这一状况

A是甲午战争后外患渐趋严峻的结果

B.根源于民族资本主义的较快发展

C.导致近代中国选择走法美共和道路

D.与西方的近代化进程有相似之处

 

查看答案

下表摘编自《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据此可以推知,秦汉至隋唐时期

A北方地区封建经济开始盛极而衰

B.南方广大地区逐渐得到开发

C.南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趋向平衡

D.农耕经济重心已经最终实现南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