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时,“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突出地说明
A.秦始皇非常勤政
B.秦始皇总揽全国大权
C.秦朝地方官员失职
D.中央集权制度已过时
中国古代封建官制取代世袭制,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主要是因为
A.拓宽了官吏的选拔途径
B.君主控制用人权
C.扩大了统治基础
D.实现了选贤任能
周初分封而建的晋国,在春秋晚期曾发生了“三家分晋”的故事。观察下图,晋国位于
A.①
B.③
C.⑤
D.⑥
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说:“这是一个空前广袤的帝国……面积大约三百万平方公里……嬴政大帝……摆脱周王朝最洋洋得意的……制度……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其中“周王朝最洋洋得意的……制度”和“划时代的突破”分别指
A.分封制、郡县制
B.宗法制、郡县制
C.分封制、行省制
D.郡县制、行省制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刘禹锡(772—842年),中唐时期出色的诗人、政治家、思想家。唐顺宗永贞年间,刘禹锡与柳宗元、王叔文等一起发起以”内抑宦官、外制藩镇”为主要目的的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谪为抚州刺史达20余年。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等职。
在唐代被贬诗人中,刘禹锡是历时最长而且不沉沦绝望的一位强者,他通过诗文创作来坚持政治理想,保持高洁情操。即使在逆境、老境中他也不沉沦、颓伤,这种风骨来自他傲岸不屈和乐观奋发的精神。他在诗中树立了正道直行、自强不息的人格精神,给后代文人以莫大的激励和鼓舞。当他们在仕途道路上受到挫折而又不甘沉沦屈服的时候,他们往往以刘禹锡作为精神支柱,自称是“刘郎”或“前度刘郎”来安慰自己、勉励自己。
——摘编自白茹《永贞革新与刘禹锡的诗歌创作》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禹锡的人格精神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刘禹锡的人格精神形成的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