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尊王”“忠君”思想的精神实质,从来都不是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权,或无止境地强化王室权威,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权力过大破坏天下安宁的教训。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进程看,下列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孔子提出“仁者爱人”“贵贱有序”
B.荀子主张“君舟民水”“礼法并用”
C.董仲舒倡行“独尊儒术”“天下一统”
D.朱熹提出“格物致知”“反躬践实”
“侧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此段文字出自
A.《孟子》
B.《庄子》
C.《韩非子》
D.《道德经》
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期比作“第一次五四运动”,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这一时期“社会的转变”的表现是
①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
②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
③各种思想交相辉映
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在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之上古代中国商业产生并不断发展。回答关于古代中国商业的相关问题:
(1)中国历代封建最基本的经济政策是什么?
(2)历代封建王朝执行这一经济政策的目的有哪些?
(3)简要叙述这一经济政策在明清时期产生的消极的经济后果。
读图一至图四,然后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反映的中国古代中央官僚制度分别是什么?
(2)与图二相比,图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加剧,为解决这一矛盾明初的皇帝对中央行政部门作了哪些改革?
(3)图四中的机构设立于哪一朝代?其特点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君权和相权的演变的趋势。
在争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的关系时,下面四种结论,正确的是
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
B.董仲舒的学说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
C.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D.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