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朝一位学者指出:“或谓宋之弱,由削节镇之权故。夫节镇之强,非宋强也,强干弱枝,...

明朝一位学者指出:“或谓宋之弱,由削节镇之权故。夫节镇之强,非宋强也,强干弱枝,自是立国大体。二百年弊穴,谈笑革之,终宋世无强臣之患,岂非转天移日大手段。”这揭示出宋朝

A.强干弱枝有损王朝鼎盛

B.中央能够有效控制地方

C.彻底根除地方割据基础

D.君主专制权力得到加强

 

B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肯定了宋朝强干弱枝的措施,不选A;“强干弱枝,自是立国大体”指的是强大中央,弱化地方,这是立国之根本,故B项正确;地方割据的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C项说法太绝对,故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朝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名师点睛】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 (1)中央官制:二府三司制,二府指中书门下(掌行政)和枢密院(掌管军政,只有调兵权,统兵权归三衙);三司(掌管财政) (2)选官制度:实行科举制度,国策是重文轻武,使文人阶层壮大,也使选官过冗过滥。实行恩荫制度,后来王安石变法时有所改变。 (3)谏议制度:出现独立谏官机构——谏院。 (4)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代某书法家其书宽博正大、雄强遒劲运笔把篆、隶笔法用于楷、行、草书中被书论家认为是“法度备存而端劲庄持”和唐人重气象、求气势的典范——楷书宽绰开张、雄浑丰厚、有浩大气势行书壮美豪放、挥洒遒劲、有叱诧气概。该书法家是

A.张旭

B.颜真卿

C.赵孟頫

D.王羲之

 

查看答案

吕思勉指出“汉代注释与阐述儒家经典的经学作为一门正统学问成为知识分子关注的焦点。如郑玄遍注群经号称最博学的人。而其经说支离破碎于理决不可通以及自相矛盾之处都不知凡己。此等风气既盛治经者遂变为无脑筋之徒虽有耳目之思都用诸琐屑无关大体之处。”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儒学脱离社会现实

B.儒家正统思想逐渐走向僵化

C.儒家教化逐渐普及

D.儒学成为功名利禄的敲门砖

 

查看答案

西汉丞相公孙弘在自己的府邸里建造“客馆”,以招揽才学之士。公孙弘去世后,“李蔡、严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麓继踵为丞相,自蔡至庆,丞相府客馆丘虚而已。至贺、屈麓时,坏以为马厩、车库、奴脾(婢)室矣!”这段材料客观上反映出了

A.中央与地方斗争激烈

B.西汉时丞相更替频繁

C.丞相有任免官员权力

D.丞相权力逐渐被削弱

 

查看答案

刘绍玢说封建制下分封诸侯尽心孝忠于王其不善在于封国势力发展后不贡不朝争为雄长郡县制之善在于无封建制下的尾大不掉之弊其不善则在于由于实行流官制官民不悉官视民如路人民亦貌承于官。因此他主张“仍郡县之制师封建之意亦曰久于其任而已。”作者旨在说明

A.封建制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不利于中央集权

B.郡县制利于中央集权不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

C.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取代封建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D.封建郡县均有利弊应在中央集权之下分权于地方

 

查看答案

古代的每个民族都喜欢“谈天说地”而西方人喜欢说“天上”中国人更喜欢说“天下”甚至认为“凡我族类其心必同”可以共“天下一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那就不是一个“天下”而是“不共戴天”。这说明古代中国的“天下”

A.和近代“国家”概念基本相同

B.严格按照民族区域进行划分

C.其区分标准主要是“文化认同”

D.专指汉民族所在的中原地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