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根据台湾学者赵冈的研究,中国在唐宋两朝,大城市人口占到总人口比例的20%以上,而...

根据台湾学者赵冈的研究,中国在唐宋两朝,大城市人口占到总人口比例的20%以上,而到1820年清朝,竞只有6.9%。造成这一变化的重要经济因素是

A.清朝经济的衰败

B.小农经济的影响

C.市镇经济的发展

D.坊市制度被打破

 

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唐宋两朝,大城市人口占到总人口比例的20%以上,而到1820年清朝,竞只有6.9%”说明大城市人口占到总人口的比例相对下降,是因为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一批工商业市镇崛起,市镇人口占有较大的比例,故C正确;清朝前期封建经济继续发展而非衰败,排除A;小农经济与材料中所述的城市化现象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宋朝时期坊市制度已经被打破,因此不是造成这一变化的重要经济因素,排除D。所以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名师点睛】市镇是商品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市镇经济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份。明清以来,随着社会商品经济的繁荣,,市镇经济也空前活跃起来。其中大致可分为商业型市镇、工商型市镇、农产品集贸市镇等几个经济类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宋代王得臣《尘史》中记载:“今闾阎之卑,倡优之贱,男子服带犀玉,妇人涂饰金珠,尚多奢侈,未合古制”,以至上自百官贵族,下至士人庶民,“衣冠之制,上下混一”。材料说明宋代

A.理学兴起对等级制度的冲击

B.放松了对大众服饰所反映的等级制度的监管

C.崇尚个性的人文思想的兴起

D.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

 

查看答案

汉代《盐铁论•水旱》中说道:“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材料说明汉代

A.农民具有少劳作也必须多收获的意识

B.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C.灌钢技术加速了铁农具的推广普及

D.铁农具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得以推广

 

查看答案

春秋初年,郑桓公迁都新郑时,因得大商人的资助而与之订立盟约。双方约定:只要商人不背叛国家,国家就不夺取商人的货物,不干涉商人的经营。这个盟约的签订

A.导致工商食官制度的瓦解

B.表明重商政策的实施

C.体现商人经营自主性的增强

D.推动阶级结构的剧变

 

查看答案

英国曾于l961年和l967年两度申请加入欧洲一体化进程,但都被法国总统戴高乐予以否决;直至l973年,英国才最终加入“欧共体”。法国制约英国加入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的经济实力

B.英国的地理位置

C.英法关系的恶化

D.英美的特殊关系

 

查看答案

到1870年为止,英国社会问题堆积如山,执政的自由党人主张渐进的改革,并且提出以下改革纲领:保护穷人,使其免除疾病、过分劳累、贫困及意外工伤的折磨;发展教育及工会,作为工人自助的手段;向“膨胀的”、不劳而获的财产征收重税,以便缓和财富分配上的不平等。这主要反映了英国

A.世界经济中心地位开始丧失

B.主张社会变革成为时代主流

C.强化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D.注重社会保障缓和社会危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