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学界出现了一股研究“礼学”的热潮。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希望通过对古礼的研究,以礼抗俗,重新确立社会的四民秩序。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明清思想专制的强化
B.阳明心学助长空谈之风
C.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D.佛教和道教思想的冲击
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材料意在说明行省制下
A.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B.地方与中央的相互制衡
C.中央政府权力遭到严重削弱
D.地方势力威胁中央集权
东晋南朝时期,与北方都市发展经历的起起落落相比,江南三吴地区的宣城、吴郡、东阳以及长江中游的襄阳、江陵、长沙等日益繁华,尤其是南海(今广州)周边“人竞商贩、不为田业”。这表明当时江南
A.经济地位逐渐上升
B.工商业市镇的大量兴起
C.政府商业政策松弛
D.弃农经商现象逐渐增多
《盐铁论》载:“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县官鼓铸铁器,大抵多为大器,……不给民用。民用钝弊,割草不痛,是以农夫作剧,得获者少,百姓苦之矣。”由此可见“铸铁官营”的弊端在于
A.管理僵化,造成官吏腐败
B.价格昂贵,加重农民负担
C.产品低劣,影响农业生产
D.原料匮乏,市场供应不足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
A.礼仪与政治分离
B.从人治到法治
C.国家管理制度化
D.为民主政治奠基
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
A.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B.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D.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