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

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映出当时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唯命是从

 

B 【解析】 试题分析:从“依样画葫芦”,再结合明清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和弊端逐渐暴露的史实,可判定答案为B;从“集成样本四巨册”可见官员很是繁忙,从“揣摩”“仔细看”可见官员绝不敢疲于应付,A、C错误;皇帝绝对独裁的标志是设置军机处,排除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代军机处的设立 【名师点睛】清朝军机处的特点 提示:(1)办事效率高:军机大臣“跪受笔录”直接交由中央各部和地方去执行;减少了中间 环节,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2)保密性好:受皇帝直接控制,限制与外官接触;办公地点 地处皇宫内,不易受外界干扰。(3)临时性:军机大臣的任命、职务没有制度上的规定,完 全出于皇帝的自由意志;军机处无专官,全为兼职。(4)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 简易。(5)不是正式权力机关:始终不算正式衙门,实际上是皇帝管辖下的秘书班子;地位 凌驾于正式机构内阁和六部之上。 易错提醒: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但反映的时代特征是封建社会走向 衰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没能有效地防止封建割据的是

A秦朝实行郡县制

B.汉朝实行郡国并行制

C.北宋设文臣知州和转运使

D.明朝实行三司分权

 

查看答案

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日和戎,二日青苗,三日免役也称募役,四日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材料二

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

材料三

司马光请更张新法,曰:“……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民失业,穷愁无告。”

——《续资治通鉴长编》

1王安石变法针对“积贫”采取的措施,除材料一中提及的以外,还有哪两“事”?依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

2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肯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一是否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是一场脱离实际的变法运动。请选择其中一种意见,发表评述。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要求。

材料一

乾隆时期更调动巨大的人力和物力编纂了大型丛书《四库全书》,全编收书3500多种、79万多卷,总量达99亿字,几乎囊括了清中叶以前所有重要的文献典籍,并在特定的视野中加以系统布勒,从而构成了中国古代最为庞大的典籍。所以,纪昀在《进四库全书》表中称《四库全书》具有“源流之大备”及“回归”的特质。……清政府在修书的同时,也对古代文化典籍进行了大规模的、有目的的删削与篡改,对图书的禁毁确实是严厉的。

——楼宇烈《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二

1751年,在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狄德罗主持下开始编撰一部《百科全书》,全名为《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技艺详解辞典》。参加撰稿的多达160人,其中有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自然科学家达朗贝、孔多塞,哲学家拉美特利、爱尔维修、霍尔巴赫,文学家博马舍,经济学家魁奈、杜尔阁等人。参加编撰的作者被人们尊称为“百科全书派”。他们人数众多,影响极大,成为法国启蒙运动的中心。

百科全书的编写,既吸收了当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又有力地推动了启蒙运动的深入发展。

——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第二版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部著作的不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这两部著作的不同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列材枓,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族主义是“不使他族侵我之自由”、“其在于世界也,国之独立”、“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顺从民意,是即民族主义之原动力也”1901,“今日当以集全国之锋刃向于恶政府”1903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今者中国……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1905,“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1906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

说什么西学都是中国所固有,诚然可笑;那沈醉西风的,把中国什么东西,都说得一钱不值,岂不更可笑吗?我们要人人存一个尊重爱护本国文化的诚意;要用那西洋人研究学问的方法去研究他,把自己的文化综合起来,还拿别人的补助他,成了一个新文化系统;把这新系统往外扩充,叫人类全体都得着他好处。我们可爱的青年啊!立正!开步走!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的喊救命,等着你来超拔他哩。

——摘编自梁启超《欧游心影录》1919年

材料三

民族主义、公众舆论、群众游行已崛起成为中国政治的新兴力量,有些历史学家更称赞五四运动为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和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共同点。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梁启超和孙中山提出上述思想的主要原因。

2有学者认为梁启超的《欧游心影录》催生了近代中国开放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开放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的重要主张。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与二十世纪初相比,五四时期民族主义思想的发展之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