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汉书·刘辅传》中提到“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

《汉书·刘辅传》中提到“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这一做法

A目的是强化皇权

B.继承秦代的三公九卿制

C.强化丞相为首的外朝权力

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知,皇帝是为了加强自己地权力,所以选用一些亲信和近臣组成了中朝,使原来的丞相等百官变成了外朝,以此实现加强皇权的目的。故选A。B项材料内有提及三公九卿制,故排除。C项与题意相反,故排除。D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加强皇权的措施 【名师点睛】中国古代加强君主专制的主要措施 (1)调整中央机构。秦始皇时期是三公九卿制;隋唐时期是三省六部制;明朝废丞相,六部分理全国政务,设立内阁;清朝时间设立南书房,后增设军机处。中央机构的设立和其职权完全服从于专制君权的需要。 (2)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汉时期的郡县制;西汉王国问题的解决;北宋削弱地方势力;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明朝废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3)注重对官吏的监察。秦朝设置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汉代设置刺史,代表中央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北宋设置通判监督知州;明朝设置按察使司分管地方监察。 (4)注重官吏的选拔。秦汉时期官吏由皇帝任免;汉武帝时推行察举制;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明清时演变为八股取士。 (5)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和文字狱。从控制对象的范围看,由镇压反对派儒生,到控制官吏选拔,再到控制和镇压全体人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方法》一书中认为:“自秦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水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材料表明郡县制的主要作用是

A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B.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

C.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是中央集权制形成的重耍环节

 

查看答案

春秋时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并订立盟约:“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树子”指代诸侯立为世子的嫡子---引者注这说明齐桓公

A挟天子以令诸侯

B.极力维护宗法制

C.主张废除分封制

D.推崇法家思想

 

查看答案

远古姓与氏不同,姓从原始村落或部族名称而来,氏是同姓氏族散居产生的符号。氏以别贵践姓以别婚姻。春秋至秦朝,氏与姓已难分辨。造成姓氏不分的主要因素是

A社会平等意识的形成

B.长期战乱打破民族地域界艰

C.贵族政治的逐渐没落

D.宗法观念随社会变迁而消亡

 

查看答案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不满的郑庄王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入王室疆土,抢夺已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该状况反映出

A天子权力开始削弱

B.贵族政治彻底瓦解

C.宗法制度遭到破坏

D.分封制受到冲击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商鞅的强国之术堪称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史上最残酷和严厉的一种,是一次激进的国家主义试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能得甲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除庶子一人,乃得入兵官之吏。

——《商君书境内》

材料二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重,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於公战,怯於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战国的风气,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制度原因造成的全社会的“免而耻”。……虽然容易在短期内奏效,但国家政令的贯彻执行,如果仅能仰仗于予富予贫、予贵予贱以及施用严刑峻法的权力,人民的守法就只能是出于恐惧和贪欲。

——程念祺《商鞅的为人为政和战国风气》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军事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在秦国争霸过程中的作用。

2据材料二,归纳商鞅法制思想的主要内容。综合以上材料,简要说明商鞅变法的历史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