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马端临的《文献通考?选举考》载:“进士者时共贵之,主司褒贬,实在诗赋,故士林鲜国...

马端临的《文献通考?选举考》载:“进士者时共贵之,主司褒贬,实在诗赋,故士林鲜国体之论,其弊一也……所习非所用,所用非所习,故当官少称职之吏,其弊三也。”此记载指出了()

A汉代察举令地方官推荐孝廉,束缚了士人的品德砥砺

B.魏晋九品中正制使豪族垄断仕途,形成了门阀政治

C.唐代进士科考重视诗赋文章,考试科目欠缺实用性

D.明清科考以八股文为主,禁锢了学子的思想与才华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题干中认为科举制“实在诗赋”即注重诗赋文章,“所习非所用,所用非所习”是指考试科目缺乏实用性,正确的选项是C项;AB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科举制 【名师点睛】汉朝到元朝的政治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阶段。复习时注意一个“继承”、把握两个“趋势”、抓住三个“创新”。 一个“继承”:西汉和唐朝明显继承了秦朝和隋朝的政治制度。 两个“趋势”:一是从汉到元宰相制度的变化,体现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趋势;二是从汉到元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体现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 三个“创新”:从汉到元时期,开创了三省六部制(中央行政机构)、行省制(地方行政制度)、科举制(人才选拔制度),这三大制度不仅对中国古代而且对当今社会都有重要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4年6月,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研讨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古丝绸之璐是东西方文明融合发展的友好象征。当年,唐玄奘在这条线路上可能见到的现象是

A珐琅彩瓷、活字版佛经深受欢迎

B.晋商、徽商往来于丝绸之路

C.轻盈精湛的丝织品是常见的商品

D.都使用水力风车灌溉农田

 

查看答案

央视2016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选取100多个以家族血缘为纽带系社群、立规范、建秩序的传统村落进行了拍摄记录。千百年来,忠孝勤俭廉、仁义礼智信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这些村落传承绵延。与这些村落千百年“传承绵延”密切相关的制度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在《纽约每日新闻》发表谈话时说:“我愿非常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接纳共产党中国进入联合国。依照联合国宪章,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有进入联合国的资格。十分明显,中国不是。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海盗。”

材料二

中美双方同意,扩大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是可取的。为此目的,他们就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和新闻等方面的具体领域进行了讨论,在这些领域中进行人民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将会是互相有利的。双方各自承诺对进一步发展这种联系和交流提供便利。双方同意,他们将通过不同渠道保持接触,包括不定期地派遣美国高级代表前来北京,就促进两国关系正常化进行具体磋商并继续就共同关心的翔题交换意见。

——摘自1972年2月29日《人民日报》

请回答:

1你认为材料一中美国阻挠中国重返联合国的理由是否正确?为什么?、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美国对华政策是如何变化的?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9年,威廉接受了阐明议会至高无上的《权利法案》。这一法案规定:国王不能中止法律;除非经议会同意,不得提高税收或保持军队;若没有法律手续,不可逮捕和拘留臣民。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本国法律和法令的确认:鉴于英国法律是英豳人民与生俱来的权利,因此,凡登上英国王位的国王和女王,都应依照英国法律的规定管理政务,他们所属官吏和大臣也都应按照同样的法律为国王效力。

——英国《王位继承法》1701

材料三

18世纪英国国王是议会的一部分,所以也是他适当享有立法权的理由……1760年乔治三世即位,他把乔治一世时起几乎一直在执政的辉格党人赶下台,开创了一直延续到1830年的托利党人独霸的局面……革命民主主义者潘恩的批评最为深刻;他说:”尽管我们十分聪明,曾经对专制君主政体关门下锁,但同时我们也十分愚蠢,曾让国王掌握了钥匙。”

——阎照祥《英国虚君制的逐步形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权利法案》得以颁布的背景。这一法案有何重要意义?

2材料二文件体现了哪些重要民主理念?材料一、二有什么关系?

3据材料三概括18世纪英国国王拥有的权力。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世纪上半期英国人针对这一状况是如何推进其民主进程的。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以来英国政治体制演进的基本趋向。

 

查看答案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