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业寝,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苏州风俗考》

材料三: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古代社会怎样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

(3)材料三的观点是什么?对材料一、材料二所反映出的经济现象会分别产生什么影响?

 

(1)生产方式: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特点:封闭性、分散性、落后性;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4分,答对任两点得满分) (2)现象:纺织业的发展,雇佣关系出现 本质: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3)观点:重农抑商 影响: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解析】试题分析:第(1)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及材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业寝,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可以看出描述的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其主要的特点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即可,主要包括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或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脆弱性、封闭性、落后性等等。 第(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回答时注意结合材料“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归纳总结“现象”: 纺织业的发展,雇佣关系出现。而“雇佣关系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第(3)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及材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材料“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体现的是重农抑商的观点。结合所学可知,这种观点虽有利于保护小农经济,但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辛亥革命时期,我国不可能存在的社会现象是

A. 到邮电局发送电报

B. 到影院里观看电影

C. 在家拨打有线电话

D. 在家里看电视节目

 

查看答案

1896年8月14日《申报》刊登了一则广告:“徐园七夕设文虎(即灯谜)候教……又一村并演西洋影戏。”这则材料蕴涵的最恰当的历史信息是

A. 上海开风气之先

B. 中国的电影首先在上海出现

C. 中国人开始拍摄电影

D. 上海报业非常发达

 

查看答案

1876年,《申报》报道:“火车为华人素未经见,不知其危险安妥,而(乘客中)妇女及小孩竟居其半……坐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这反映出

A. 火车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的出行方式

B. 人们对火车持敌视态度

C. 中国社会具备接纳新事物的能力

D. 国人己普遍接受了工业文明

 

查看答案

武汉西菜业已形成很大规模,且生意兴隆,而中菜却不是很景气。当时武汉有大中型西菜馆26家,小型西菜馆更多……形成了吃西餐的风气。不能解释这种现象的是

A. 当时的中国人具有“崇洋与尝鲜”心理

B. 对外开放较早

C. 当时的中国政府鼓励西餐业发展

D. 资本主义的发展

 

查看答案

戊戌变法时期,有人作诗曰:“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式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此诗主要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 倡导婚姻自由

B. 易服、废止缠足

C. 全盘西化

D. 反清革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