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曰:“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据此可知,司马迁( )
A.意在赞扬屈原中和含蓄的文风
B.认为《离骚》与《诗经》创作手法一致
C.旨在消除汉赋虚辞滥说之风气
D.对自己竭诚尽忠的不幸遭遇而心怀感伤
《管子·大匡》载:“赋禄以粟,案田而税,二岁而税一,上年什取三,中年什取二,下年什取一,岁饥不税。”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 B.赋与税都是以田为征收对象
C.承认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D.改革赋税制度发展农工商业
据《西周的政体:中国早期的官僚制度和国家》,周初所封诸候多集中于王畿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边远地区,而在统治中心渭河流域则几乎没有封侯情况。其主要目的是( )
A.监督商族残余势力 B.防范诸侯坐大割据
C.利于文化远播天下 D.扩展王朝四周疆域
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世界闻名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卢商)早孤,家窭(jù,贫寒)困,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由校书郎佐宣歙、西川幕府。入朝,累十余迁,至大理卿。……擢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摘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七
材料二(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毛衣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梭伦寻求善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
——摘自【加】哈罗德·伊尼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反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当时社会政治有何影响?
(2)怎样理解材料二中“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并分析其进步作用。
(3)比较上述两种政治制度变化的主要不同,以及二者所导向的社会观念的差异。
从秦到清,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代虽然确立了郡县制这一具有进步意义的制度,但是由于他的残暴统治,这一制度的优越性尚未得以体现……刘邦不愿意重蹈秦短命的覆辙……采用的是……混合体。
——李晓杰《体国经野:历史行政区划》
材料二: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文献通考》
材料三:由北方民族建立的元朝,政治制度与前朝比,具有一些鲜明的特色……元朝行省制度的定型,标志着地方大行政区划形成……就全国而言,行省并未覆盖全部路府州县……设立数目有限的行省,代表中书省对其力所不及的地方进行管理,中央再从大局上对诸行省实施节制,确实也是一种具有明显优点的统治模式。
——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研究》
材料四: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邦采用的“混合体”是什么?根据材料一说明他采用这一体制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分析宋初统治者主要想解决前朝留下来的什么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你对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看法?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就全国而言,行省并未覆盖全部路府州县”,并说明行省制的优点。
(4)根据材料四,你如何理解从秦朝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无根本性质的变动”这一说法?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初年的主要诸侯国
诸侯国 | 与王室关系(分封原因) | 地理位置 |
晋 | 同姓 | 今山西 |
卫 | 同姓 | 今河南北部 |
鲁 | 同姓 | 今山东南部 |
齐 | 功臣 | 今山东北部 |
宋 | 商朝后裔 | 今河南南部 |
燕 | 同姓 | 今北京一带 |
注:沿黄河流域的山西、山东是当时的主要农业区 |
材料二《荀子》记载西周初年7l国中姬姓诸侯国比例
(1)依据材料一、二,描述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2)后世的统治者可以仿效西周分封治国吗?并结合后代史实说明理由。
材料三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柳宗元《封建论》
(3)材料三中作者对郡县制的基本态度是什么?
材料四知封建(分封制)之弊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日: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4)材料四是怎样评价两种政治制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