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的发展及生产关系变革推动了历史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已在相当大范围内得到使用和推广,铁器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因素,为促进社会生产创造了条件。同时又普遍使用了牛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小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生产应运而生。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厂制度代替了过去的工场手工业。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一些新兴的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汽车工业等,由于生产技术和产品结构的复杂,因此企业的规模日益扩大,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作为超大规模企业的垄断组织出现。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1953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包括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两方面内容,简而言之,就是“一化三改”的内容。它体现了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1956年国民收入中公有制经济占92.9%,这表明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主要的所有制形式,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了。
——摘编自郭大钧《中国当代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表现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说明两次工业革命使生产的组织形式发生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改”是哪三个方面的改造,概括“三改”的历史意义。
下面是研究者根据二战后的世界发展史所作的简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
A. 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不断完善
B. 世界政治格局决定着经济体系
C. 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D. 政治格局与经济体系相互影响
在不结盟运动兴起时,美国和其他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不结盟运动进行威胁利诱,苏联鼓吹自己是不结盟运动的“天然盟友”。这表明不结盟运动
A. 冲击着美苏霸权主义
B. 得到了美苏两国支持
C. 加剧了美苏间的斗争
D. 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
有学者指出,美国现行政治制度的确立,经历了“欧洲主义一民族主义一欧美主义”的道路。这主要表明美国政治制度具有
A. 创新性
B. 融合性
C. 先进性
D. 开放性
年份 | 姓名 | 发明或发现 |
1866年 | 西门子 | 大功率发电机 |
1876年 | 奥托 | 四冲程内燃机 |
1888年 | 赫兹 | 电磁波 |
19世纪80年代 | 戴姆勒、卡尔·本茨 | 提出轻自燃发动机设计 |
卡尔·本茨 | 制成了第一辆用汽油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 |
19世纪90年代 | 狄塞尔 | 柴油机 |
对上表德国科技发展信息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 技术革命均源于生产生活推动
B. 交通运输业成为科技革命的核心
C. 科技进步与国家的统一相关联
D. 生产组织形式变化促进科技进步
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天赋人权”思想开始在英国广泛传播。新上台的辉格党政府开启了议会改革的大门。1832年,经过两党之间的激烈较量,在君主的强力干预之下,第一次议会改革法案正式通过。这次改革原因表述正确的是
A. 英国启蒙思想在美法两国革命的刺激下萌发
B. 这次改革的根本原因是英王强力推动
C. 工业革命使英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
D. 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席位后主导了议会